我的老家是一座芦苇荡环绕的村庄。春天会被油菜花照亮,夏季有荷花的清香,而到了小雪季,在寒风中,栽菜的日子又到了。必须要在收获过的稻田中挖出墒沟(油菜地的墒沟并不像麦地的墒沟那样深,能用于油菜地的灌溉之需就可以了)。接着就是“打”出移栽油菜的小泥塘。而油菜苗早在二十天前就育好了。一棵一棵地用小铲锹移栽到小泥塘中。
西北风越刮越大,每个人的脸都是黑的。但必须坚持栽完——要抢在初霜之天让移栽的油菜们“醒棵”。这也是秋收之后最重的一项农活了,移栽完油菜,大家就可以直起腰杆喘口气了。
对于栽菜这项苦活计,我内心是有疑问的,为什么不直接把菜籽种到泥塘中呢?这样就不用移栽了。父亲说,直接种的菜不发棵!父亲又说,牛扣在桩上也是老!做农民还偷懒?
父亲对我的话很是不满意,为了不让他继续发火,我加快了栽菜的速度。但我的速度还是赶不上沉默不语的母亲。栽下去的油菜苗到了下午就蔫了下去,整个一块菜地几乎没一棵是直立的。但父亲一点也不担心,到了晚上,一块油菜地栽完了,抽水机开始作业,将河里的水引到油菜地里,那些移栽过来的油菜们慢慢喝足了水。
到了第二天,每棵移栽过来的油菜都有一片或两片叶子竖了起来。到了第三天,所有的油菜都活了。
再后来,油菜们就拼命地长。一片两片叶,经历霜冻,经历真正的雪的覆盖,到了春天,越过冬天的它们都记得开花,就是大家都看到的金灿灿的油菜花。
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我身边的朋友赞叹我老家的油菜多么美,我总是想起那些移栽后又复活的油菜,它们多像经历了一场苦难又终于站起来的乡亲。
作者:庞余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