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荡荡的校园里只剩两名学生,他们却并不孤单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3-16 16:10:36

3月15日下午,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高三(2)班,语文老师陆文莲对着手机摄像头投入地上着网课,有别于其他空荡荡的教室,这间教室里坐着两名学生——夏晨希和孙仲彤。原来,他们的家长或在防疫一线,或因疫情不能回常,两人经申请后留校学习,“虽然成了‘留守少年’,但学校对我们照顾有加,学习、生活节奏依旧。”夏晨希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里同样也有一位特殊的“留校生”,昨天还收到了老师们准备的特别礼物。

走读学生突然提出住校申请

13日,受疫情影响,“暂停线下教学”的通知发布后,横林高中高三(2)班班主任李凯分别收到了夏晨希、孙仲彤家长的求助信息。

夏晨希和孙仲彤在教室里上“网课”

“夏晨希的父母都是医护人员,他们主动参与到横林镇的防疫工作中,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孙仲彤的家长在上海工作,因两地疫情无法及时回来。”李凯老师说,他将两个学生的情况上报后,校领导当即决定让学生安心留校。

于是,本是走读生的夏晨希成了寄宿生,校方第一时间将宿舍全面消毒后,将他和孙仲彤安排在同间宿舍,两人作伴不孤单。他们都说,留校的学习生活井然有序,白天在教室学习,晚自习后再回宿舍,作息、上课安排和居家学习的同学保持一致。

“作为‘唯二’留校的学生,我们还享受到了一系列的‘优待’。”夏晨希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学校都给予了精心照顾。

食堂继续为夏晨希和孙仲彤供餐

校领导第一时间送来慰问,并带来了水果等生活物资;班主任李老师每天6点多就到校,和他们一起吃早饭,晚自习期间也不时来校陪伴,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部分老师来校在教室上直播网课,他们享受到了“一对二”的线下课,学习更从容;食堂师傅每天准备丰盛可口的饭菜,宿管阿姨对他们嘘寒问暖;学校开放了篮球场和健身器材室,每天一个小时左右的运动量能保证,做到劳逸结合。

校方承诺:请“抗疫一线”家长放心!

“家长或在‘疫’线守护大家的安全,或因实际困难不能回来,我们就成为孩子的守护者。”副校长吴志平说,针对两名留校学生,学校成立应对服务小组,负责两人的居校管理、生活保障、心理辅导等工作,让孩子在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目前,校园虽有些冷清,但他们的学习热情不减,科任老师反馈,两人无论是听课效率还是作业完成情况都不错。”

吴志平介绍,工作人员每天对学生宿舍、活动区域、教室进行消杀,学生体温实行一日三检,并已带他们测过一次核酸。

校方的周到安排,让家长得以宽心。“这两天,我先生每天都是要到深夜才能回家,我也是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学校周到细致的安排,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夏晨希妈妈周女士说,线下停课突然,同为医务人员的她和先生一开始很焦虑,现在孩子交由学校、班主任照顾,他们可以定心上“战场”。

听障学生收到老师的特别礼物

当常州市开启线上教学的时候,中吴实验学校还有一名听障学生小强留在校内,该校党员教师轮流来校与小强作伴,辅导他做作业,陪他一起谈心、运动。3月15日,小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崭新的T恤衫。

据悉,小强是中吴实验学校的一名住校生,原本和父母一起居住在常州。如今,父母因工作原因,长期在上海居住,小强两周回一次上海。本次因上海出现疫情,小强周末也留在学校里。本周一开始,常州全面开启线上教学,该校党支部决定组织党员教师轮岗当值,来校指导他的生活、学习。紫牛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陪伴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业辅导、运动健康、生活劳动等。

“最近正好常州开始升温,我们发现小强还穿着冬装。”党员教师杨颜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得知小强没有夏天的衣服,杨老师主动去购买了两件夏天的T恤送给他。

“衣服很合身,和老师在一起感觉很好,很温暖。”虽然不能回家,也没有同学在身边,但小强却有老师的陪伴。 采访中,该校负责人表示,老师们会轮流值班“管到底”,请家长和社会放心。

通讯员  常景轩   许红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靖宇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