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刚刚过去,一批中小学校纷纷盘点和晒出创意寒假作业成果。南京市力学小学的同学们在假期中参与了“读懂故乡”主题儿童研究:有人寻访南京名胜古迹,手绘《南京诗文地图》;有人追寻故乡英雄足迹,根植家国情怀;有人从家乡特产入手,“花式”吃播阜宁大糕;还有人学说方言,创作了“恩正的贝贝鸭”南京话表情包......经历了一场创意“寻根”之旅。
打卡家乡名胜古迹、街巷地标
小学生手绘《南京诗文地图》好惊艳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来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桃叶歌》;“长江半向树梢出,石罅尽教落叶裹”,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在《晚登清凉山》中描写的金陵一景......南京市力学小学五(5)中队的倪佑韩从家乡的名胜古迹和诗词文学入手,利用寒假实地寻访了夫子庙、明孝陵、玄武湖、栖霞山等南京名胜古迹,自行设计手绘了一幅《南京诗文地图》,让周围的同学老师不禁叫绝。
“南京的古诗文不胜枚举,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诗歌和词曲进行勾画,再逐一对照南京地图上的坐标与历史遗迹的背景故事进行古今对话。”倪佑韩告诉记者,对于文献的进行收集和整理是完成本次研究手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她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了南京诗文地图的雏形。随后带着自己心仪的诗篇,她开始规划路线、实地寻访。每寻访一处地方,倪佑韩都能愈加感受到,南京古迹与南京诗文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加深了她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与热爱。
同样是研究南京,力学小学六(1)中队的王煦薇以南京的“老地名”为切入点,进行了走访和探寻。夫子庙的“乌衣巷”这一名字背后有何故事?“虎踞关”这地路名又有何由来?这个寒假,王煦薇通过和妈妈一同寻访这些老街巷,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娓娓道来。“在做这个选题调查前,我从南京的老地图上翻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街道和路名,从中筛选了一些感兴趣的进行实地打卡。”王煦薇告诉记者,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手记更立体全面,每每实地探寻后,她还会上网进行资料查阅补充信息,这份手记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这份调查手记的最后,王煦薇写道:“南京每一条街巷,都好似通往旧时光的钥匙,静待我们去寻找和发现。作为一名南京人,我们要将这样古韵悠长的路名文化传承下去,守护好南京的地方文化和传统特色。”
阜宁大糕、如皋烧饼、鸭血粉丝汤......
小学生用“吃播秀”为家乡美食代言
研究故乡,绕不开故乡的美食特产。“‘白如雪,软如棉,柔如云,薄如纸,甜如蜜,卷得起,放得开,烧得着’这八大特点就是对阜宁大糕最写实的赞美。”四(6)中队的徐思源发现,家乡的阜宁大糕居然可以做出28种丰富的口味儿,还可以。于是,徐思源录制了微视频担当“吃播”,并重点推荐了油炸大糕,开水冲泡大糕等多种创意吃法。徐思源还不忘视频中为家乡的特产打call,“香甜可口,亲测好吃哦!”
拿到寒假研究主题“读懂故乡”之后,张知临想到如皋人最喜爱的早点之一——老炉烧饼,老炉烧饼是极具代表性的如皋地方美食,早晨端一碗豆腐脑,吃一个香喷喷的烧饼是一个如皋人的标准写照。通过查询烧饼从胡麻饼一步一步演变的的过程,第一次深入阅读如皋地方志,第一次亲手制作家庭版老炉烧饼,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通过资料查阅、数据分析、实地走访等方式来分析、解释一个问题,读懂故乡的过程是自己与故乡相遇的历程。
四(4)班的李予涵同学爱吃金陵小吃鸭血粉丝汤。于是,他从书本网络上查找有关鸭血粉丝汤的故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寻找它的店铺,一家又一家不同品牌的小店,第一次让他发现鸭血粉丝汤在这个城市里有着自己深深的痕迹;在亲身实践中烹饪了属于自己的鸭血粉丝汤,这一碗未必有惊艳的味道,却有别于过去吃过的任何一碗。李予涵表示,他终于有点明白,为啥远在他乡的刘阿姨朝思暮想的,就是一碗南京街道上随处可见的鸭血粉丝汤。
跟着父母学说南京话
她还顺便创作了“贝贝鸭表情包”
学习乡音是一种很好的寻根方式。三(7)中队的陆贝尔同学告诉记者,她的家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可是全家唯有她不会说南京话。学说南京话,不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吗!怎么学呢?读读南京方言普及本《南京有只卜卜鸭》,搜搜南京方言的“前世今生”,念念南京方言顺口溜,找找地方话的电视节目,看看“南京白局”传承人的独家专访。剩下的部分由爸爸妈妈现身教学,来个“南京方言等级考试”。
“多大事啊”“来斯”“木里实故”陆贝尔同学还用绘制表情包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她说:“我喜欢画画,我就想用画的方式去表现。一个小鸭头,一脸怪样子,一句南京话,凑成一个表情包。大家都喜欢表情包,跟着我的表情包,也能学几句南京话呢!”
“炒蚕豆、炒豌豆,咯剥咯剥翻跟头”“小气鬼,没路走,跑到人家大门口,一跌跌个大跟头”......四(7)中队的李熠辰在视频中表演了家乡如东的方言童谣,十分有趣。李熠辰告诉记者,这个寒假她视频连线家乡的长辈,聊方言、讲故事、学童谣,学会了不少家乡话,同时也了解了家乡的风俗文化。在研究手记中,李熠辰还写下了小心愿,“我希望能早日建起如东方言博物馆,留住乡音,记住我们的根!”
记者了解到,今年,南京市力学小学延续“大主题小项目儿童研究”传统,以“读懂故乡”为主题,鼓励“小米粒”同学做一名“故乡研究员”,希望大家在真实的、生动的实践中培养“爱国爱家乡的精神”,长大以后成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主力军。新学期,学校还将对同学们的寒假研究进行梳理和汇总,精选其中有特色、有创意、有内涵的成果,鼓励小米粒进行成果发布。
通讯员 陈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王雪瑞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