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的舞台带动传统文化风潮,随着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走红,高髻青衣的少女们吹送清新之风,令大家感叹“《千里江山图》壮丽的青山绿水在900年后又一次击中了世人的心灵”。不仅“青绿仿妆”走红,还有表情包,网友们甚至开始挑战高难度“青绿腰”,这让专家着急了。
让文物“活”起来,传统审美再次破圈
2022年虎年除夕,人们再次看到一次中国传统文博美学的现象级“破壁”与“出圈”。亿万观众观看的央视春晚上,舞蹈史诗《只此青绿》成为整台节目的爆点,点燃了观众的热情。被观众赞为“绝美”“美哭了”的这个节目,引燃了一波网络刷屏和转发潮。在春晚的舞台,用舞蹈创意讲述文物的故事,这一幕,和去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的出圈,几乎如出一辙。《只此青绿》之所以出圈,就在于对《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还原。《唐宫夜宴》的舞者带火风靡于唐代的“斜红妆”,“青绿”仿妆也流行于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舞动的“唐俑”、“青绿”,一次次点燃观众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央视春晚展示的仅是《只此青绿》众多令人屏息场面的几个瞬间。《只此青绿》首演于2021年8月,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担任总编导。《只此青绿》自画中来,又回归至画里。其表演采用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讲述了展卷人潜心钻研《千里江山图》。在女子群舞“青绿”这个段落中,通过静待、望月、垂思、独步等一系列颇具禅意和丰富想象力的情景动作,展现千里江山。
其走红的幕后,是精心设计的传统审美元素打动人心。青绿的服装色彩提取《千里江山图》中的头青与石绿,造型设计则强调宋代崇尚的清瘦感,手部的袖子叠搭,犹如山峦起伏,裙型将襦缠绕至腰间,用其层叠感形成山峦层叠之势,仿若《千里江山图》中的层林群山。
人如山石静下来,“青绿腰”引爆挑战
女演员们的动作耐人琢磨,只见所有的走都是半蹲式的脚缓缓向前探出,在探出的那一瞬间达到重心移动的最大值以后,再往前轻轻蹭一步。如导演韩真所说,“你的袖笼打开,怀抱的是山河日月的气魄。”
“青绿腰”更是令人叫绝。这个仿佛飘在半空中的高难动作,腰部向后折成几乎90度。领舞孟庆旸介绍说:“正常情况下,女生下腰在其他的角色当中总是向上的一种状态,但在这个角色中,是非常写意,要把气息松弛下来。松弛下来,静下来,才能用身体语言最好展现《千里江山图》上的万壑争雄,江河交错。”如导演周莉亚说:“让演员安静下来,让她们从这种喧闹的生活状态中找到那种心态,要让观众感受到就是宋代的人在台上。”
这个动作其实叫“险峰”,被粉丝们称作“青绿腰”。“青绿”的饰演者孟庆旸还专门拍了一个15秒的短视频,眼神利落如钩,下腰一气呵成迅速横扫各大网站,收获无数点赞。网友直呼“姐姐的腰不是腰,是撩我心的一把钩子”。据孟庆旸传授动作要领说,“青绿腰,是身体形成几何状态,如同山石,核心力量在腰部。右脚在前,左脚在后,整个人像山石一样,巍峨的山峰,用后脑的意识顺延下去,腰部慢慢向后……”
在高难度挑战的诱惑下,过年期间,全网都在模仿和挑战,网友在各种场地展开尝试。还有人穿上了自己仿制的青绿服装,令人揪心的是,挑战失败的网友也不少,“刚才挑战了一下青绿腰,刚要跟我妈显摆一下,突然重心偏移倒了……”“美滋滋做了青绿腰挑战,结果脖子梗住不能动了。”“挑战了一下青绿腰,人差点没背过去……”
需要很强的腰胯力量,专家紧急提醒
“青绿腰”既需要舞者有稳如磐石的脚力,更需有舞者有韧如蒲苇的腰功。南京舞蹈界专业人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要完成“青绿腰”这样高难度的动作,对于学了七八年舞蹈,有一定基训基础的舞蹈演员没问题。“要完成这个动作需要演员具备很强的腰、腹、胯力量,最主要的是胯部力量,它其实是顶胯动作。还有腿部力量的支撑。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无舞蹈基础的人切不可模仿。”
医生则提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很容易在模仿这个动作时,造成腰部受伤。腰部过度的后伸下压,会导致腰部局部应力增大,椎间盘后缘处受到额外挤压,有可能导致局部纤维环的破损;压力进一步增大,会使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突出。如果突出的髓核压迫了周围的神经,就会导致我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症。这个动作也会使椎体后部的关节突关节受到巨大的压力,而导致其受损,关节突关节受损后会导致局部腰痛不适,长期下来,还会导致腰椎不稳而产生后遗症。对于正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不当模仿同样会导致腰椎局部应力加大,可能造成腰椎峡部骨质断裂,从而引起长期的腰痛,甚至腰椎滑脱。
所以,没有一定基础不要轻易尝试,谨防受伤。想看“青绿腰”的话,不妨剧场见。据悉,春节过后,《只此青绿》第二轮120场巡演即将开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