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晚,由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河南卫视联合出品的舞蹈类综艺《舞千年》迎来收官,也揭秘了金曲背后的故事。在最后一期中,无锡市歌舞剧院(江苏民族舞剧院)携《歌唱祖国》片段燃情亮相,令网友直呼“太甜”的同时又震撼共情。采访中,饰演王莘的蒋雨昊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表示,作为一名舞者,在荧幕前去表现王莘老师,希望能将他对于宣扬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坚持和坚守这样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网友感受到“刻入DNA的震撼与感动”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该剧以音乐家王莘创作《歌唱祖国》曲折又幸福的心路历程为题材,讲述了他从恩师冼星海手中接棒传递艺术精神的故事。无锡市歌舞剧院(江苏民族舞剧院)深耕本土文化,以舞剧形式将这位无锡籍音乐家的一生搬上舞台。
1950年国庆前夕,正在北京出差的王莘,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联系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欢欣鼓舞的生动场面,他有感而发创作出这首歌曲。投稿的过程并不顺利,妻子对他充满鼓励,“这首歌就应该传遍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后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歌唱祖国》的歌谱;从此,这首歌伴随中国人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2007年“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月球轨道向地球发来《歌唱祖国》的音响信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歌唱祖国》响彻世界各个角落;2017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场同唱《歌唱祖国》;2019年国庆大阅兵阅兵式在《歌唱祖国》中圆满结束;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高唱《歌唱祖国》激昂歌声直上云霄,这首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之心、民族之魂的歌曲,成为亿万中国人民久唱不衰响彻神州的金曲。当剧中各行各业的人们的大合唱响起,中国人在许多重要的时刻一同唱响这首歌,网友表示一边看一边跟唱,“想哭”,感受到“刻入DNA的震撼与感动”。
夜戏加雨戏,想传递一种精神力量
舞剧从王莘的生活小事切入,通过朴实无华的故事,反映老百姓对新中国的热爱、感激和期盼。王莘身上并没有“传奇”光环,而是在朴实生活中闪耀着光彩。饰演王莘的蒋雨昊告诉记者,《歌唱祖国》是无锡籍音乐家王莘于1950年作词、作曲的歌曲,已经被传唱了71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王莘曾这样说:“我这一生只写了两首歌,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用心灵谱写的《歌唱祖国》……”“老一辈艺术家博大深厚的家国情怀,令我们为之动容,这种精神力量更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我们通过这支舞蹈想传递的精神力量。”
拍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后一场戏的拍摄,那是王莘收到退稿信之后一段失落的内心独白。“因为拍摄场景是一段夜里的雨戏,所以前一天早上八点结束了一天的拍摄后没有休息,直接就转场去拍最后这一场戏,一直拍摄到第二天早上六点钟,当时气温只有两度,还要通过人工降雨一遍遍的把自己淋湿,这样艰苦的经历是让我非常难忘的。”蒋雨昊说,但是看到现场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陪着演员一起淋雨,备受感动。“其实他们负责打雨的人更累更冷,这让我非常感动,所以我也一定要坚持住,把这个作品完成好。”
“节目录制和舞台表演有所不同,后者拥有不可复制性,每一场舞台上的演出都是一次性的,当时演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荧幕镜头前的录制可以通过多方位的镜头角度,NG之后还可以重拍,以及补录镜头等等的方式让作品呈现得更完美。蒋雨昊表示,“而正是不可复制性,造就了舞台艺术独特的魅力。而镜头前面表演,也很考验演员的演技,因为荧幕会把演员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表情、眼神等放到最大,观众会看得非常细,所以通过这次拍摄,也让我在人物表演上有了很大提升。”
他也提到,之前在出演这部舞剧时,最大的困难是初期对于人物的理解、那个年代的体会不够深入,排练时就很难带入角色,为此没少受到导演的批评。“我给了自己几天时间,慢慢沉下心来认真地去了解王莘老师,去他的故居实地采风,去翻阅他的资料以及视频,并且从生活琐事上揣摩他当时的心境,以及模仿他指挥的手法等,让我完全融入到他的故事里,演出时更加得心应手,越来越好。”
主旋律也可以轻喜剧,网友直呼“太可爱”“太甜”
说到精彩看点,通常《歌唱祖国》这个名字,都是与主旋律、红色题材相关,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都是庄重、严肃的,但是原舞剧的总导演王舸就突破传统,巧妙在剧中加入轻喜剧的元素,通过幽默诙谐的表演和动作设计出不一样的表达。蒋雨昊透露,“他在前期探访中获知,王莘在生活中是位颇具幽默感的人,也因此决定在主旋律题材中融入轻喜剧元素,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来塑造人物,呈现一位热爱祖国、热爱音乐、热情浪漫又时而有些孩子气的作曲家。”
节目呈现的舞蹈片段浓缩了该舞剧的华彩片段,王莘从未跟妻子红过脸,还时常会说些笑话。剧中的结婚、生产等片段都以轻松愉快的形式表达,既契合了剧中人物的情绪,又促进了剧情的发展,让主旋律题材的作品更接地气,与观众产生共情。不少网友直呼“太可爱,太甜了!”
蒋雨昊说,在这个作品中,王舸导演有许多巧妙设计的精彩段落,比如像男女主婚礼之后洞房,以及妻子怀孕后丈夫在产房外等焦灼心情,通过动作的有趣编排,以及演员在面部微表情的变化和戏剧结构的变化,将生活中的琐事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更有共鸣感。无论是那个年代的音乐歌曲,还是王莘生活的院子,都以干净利落、极简主义的光影舞美,呈现出如同电影一般的细腻质感。
蒋雨昊最喜欢的,还是王莘在经历退稿之后,在妻子王慧芬的鼓励下重拾信心,两个人走街串巷去向大众百姓们教唱传唱的这一场戏。“因为这场戏要在一个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切换场景去表现给各行各业人们去教唱的场面,所以不管从拍摄的过程,还是在最终呈现上,我觉得都是非常新颖、印象深刻的。”
传统文化如何借舞蹈“破圈”?
随着最后一期为节目画上句号,由B站、河南卫视联合出品的《舞千年》,将传统舞蹈与剧情综艺深度结合,穿越中国历史上四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世,找寻古今最美乐舞。节目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中国顶级舞团演出,在豆瓣、B站分别取得8.7分、9.9分的评分。
24日,中国舞蹈家协会与B站联合发起的“传统文化如何借舞蹈‘破圈’?《舞千年》学术研讨会”上,专家认可,《舞千年》没有采取传统的舞蹈PK竞技,而是将传统舞蹈与剧情综艺深度结合,穿越中国历史上四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世,找寻古今最美乐舞,用故事加24支舞蹈,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剧情舞蹈综艺模式。一舞一故事,一城一寻艺,《相和歌》《孔子》《昭君出塞》《幻世金刚》《赵氏孤儿》《朱自清》《醒狮》等24支经典舞蹈,将传统舞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舞蹈讲述多彩的中国故事。
从舞蹈这个切口进去,服装、礼仪等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都囊括其中。节目制作人、总导演之一的姜小巍透露,导演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舞蹈领域其实一直都有作品沉淀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故事,但很遗憾这些殿堂艺术没能走进寻常百姓家,也希望通过《舞千年》这个节目让更多人走进剧场去了解舞蹈。
中国舞蹈家协会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活整体发生剧变,舞蹈在市场上面临窘态。作为一门小众艺术,如果没有人真正意义上为古典舞买单的话,这种艺术样式本身很难有好的发展。《舞千年》透过镜头、以网络综艺的传播手段,展示原本局限在剧场中的舞台艺术。他指出:“是圈外的人,开始帮我们破掉这个‘圈’,逼着我们要往外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