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肢体动作表示颜色,你会怎样表现紫色?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同学们给出了创意答案!他们有的跨坐在木杆上,扮演骑着扫帚的哈利·波特;有的指尖相抵,放在胸前,扮成人型“金字塔”;还有一位同学侧卧于“金字塔”前,表情严肃,活像一座狮身人面像……同学们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表现着神秘未知的紫色!12月22日,由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导、教授许薇领衔的专业团队正在致远中学开展身心舞蹈训练课,在艺术大咖的创意互动中,这群小小少年重新认知身体、感受时空,一起探寻生命的律动。
打破认知!原来好多身体部位都能“动”
刚上课,“身心舞蹈训练课”专家团成员、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邹军就带领同学们玩起“身体拍拍拍”游戏。同学们围坐一圈,跟随节拍,依次拍打身体任意一个部位,后面的同学要找寻新的身体部位拍打,游戏节奏越来越快,欢快的课堂氛围也越来越浓。通过这几节课,同学们发现“身心舞蹈训练课”的与众不同:没有痛苦的压腿拉伸,不用反复练习规定动作,课堂就是自我探寻的大舞台!“这门课程太棒了!我以前对肢体表达完全没有概念,这个课程让我重新认识身体,我惊奇地发现身体的好多部位都能‘动’!”初二(1)班朱昱筱同学说。
南艺舞蹈学院院长许薇、副教授邹军与学生们合影
在前几节课中,授课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感官练习,让“默默无闻”的身体部位进入学生视线。“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发育期,他们本身就有自我探索、多元发展的需求。”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副校长沈磊接受采访时说,“身心舞蹈训练课”不仅让孩子们走进艺术殿堂,更能让学生在探索中表达自己,建构对身体的审美认知。“艺术是有灵性的,它可以与学生对话。我相信在这样的艺术浸润中,同学们能够充分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建立起对社会的感知。”
大胆想象!舞蹈课堂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课堂中,邹军教授首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颜色,鼓励同学们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对应情绪。在鼓励与引导下,同学们或化身扛枪奔赴战场的革命者来表现激昂的红色,或变成握拳托腮俯视大地的“思想者”来展现忧郁的蓝色……同学们大胆想象,争相表现,毫不怯场,欢快轻松的课堂让每一个同学都沉浸其中。在“身心舞蹈训练课”上,类似的课堂互动还有很多。上节课中,授课老师要求同学根据月份“12”说一句话并用肢体表达,通过对时空的感受,建构起他们对舞蹈动作的体验与认知。
“我们的课堂也是发散性思维的锻炼场!”邹教授回忆道,曾经让同学们自主改编儿歌《两只老虎》,有位同学指出这个故事还应该有猎人出场,“这样一改,既能让情节连贯又能丰富画面,是非常好的创意!”邹教授表示,艺术的本质是让丰富的精神世界找到表达渠道,在想象和创造的游戏中,同学们扩大身体的专注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逐步发现探索身体和学习舞蹈的乐趣。
释放压力!“情绪百宝箱”引同学点赞
下课前,邹教授让同学围成一圈,向着圆圈中央隐形的“情绪百宝箱”说出自己的心情,“畅快!”“兴奋!”“惊喜!”……同学们大声说出感受,带着放松的身心结束今天的课程。面对成长阶段的各种“拦路虎”,课程团队的教授们自创了很多有关情绪调节的小游戏,为同学们舒缓压力和焦虑。期中考试后,有些孩子上课状态不好,授课老师首先询问原因,再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通过及时的沟通、疏导,同学们自由表达,将情绪一股脑倾吐出来。初二(1)班舒艺帆同学说,“平时会有学习压力,但在这个课堂上我得到充分放松,每次上完课我都觉得心情非常好!”
“直面自己的情绪,更容易厘清自己当下的状态。同学们可以把舞蹈作为情绪表达的语言,释放内在感受。”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导、教授许薇表示,“身心舞蹈训练课”不设定特定形式的肢体动作,而是让学生通过自由的身体经验来表达情感,让孩子们拥有挺拔自信的体态、丰足愉悦的内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据悉,按照中央、江苏省委新时代美育教育的文件精神,结合“双减”工作的具体要求,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指导,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南京市教育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主办的“艺术普及教育进校园”公益项目邀请了书法、音乐、舞蹈、影视等5位艺术名家作为志愿者,在南京市遴选8所学校开展试点。其中“身心舞蹈训练课”由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许薇教授领衔,专家团队成员包括南艺舞蹈学院邹军副教授和王佳维副教授等。该课程打破了传统的专业化舞蹈教育模式,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舞蹈美育课程。课程教材建设与课堂实践紧紧围绕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模仿能力、即兴表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造求新能力以及综合融化能力”。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创意的教学设计,旨在推进中国舞蹈教育由少数精英向未来全体公民的历史性转变,同时,课程的原创贡献与特色教学有助于培养国家急需的“新型舞蹈教师”。
少年志编辑 孙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摄影 罗皞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