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如何实现“大中小一体化”? 南京这场研讨会做出新探索
来源:紫牛新闻
2021-12-10 17:26:53

从中小学到大学,思政教育如何实现“螺旋式上升”?12月10日,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联合周智宁名师工作室、许冬红名师工作室、黄伟工作室在齐武路初级中学开展思政学科“大中小一体化”教学研讨活动。现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师代表围绕“民族团结教育”这一主题,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新路径。


王寅老师上课

朱翠华老师上课

作为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石寅受邀参与教学研讨,他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育必须贯穿于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整个过程。然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长期以来在育人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学段间、课程间内容过度重复,学段间衔接性不高,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背靠背’教学等。”

专家点评

面对这一问题,上午9点,围绕“民族团结教育”这一主题,南京市齐武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邵丹丹、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长王寅、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思政教师朱翠华进行各年段课堂教学展示。

邵丹丹老师通过各民族乐器大合奏,引导同学们认识到“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多是通过视频、故事等更有表现力的方式,让同学们有一个‘民族团结’的感知。”邵丹丹说。

东外副校长周智宁主持活动

记者注意到,初高中则更多是聚焦“民族关系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点,结合时事热点,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深入的理论知识研究。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周智宁说:“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就是为了帮助教师们树立整体的教材观,开阔教学视野,达成统一的立德树人目标,并进一步探索大中小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路径。”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思政课教研员顾润生在点评中说道:“对学生来说,我们的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方式,教授不同的内容。今天这三节课充分体现了各个学段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从内容连贯性上来说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未来各学段老师们可以尝试集体备课,在目标制定、教学方法上互相交流、借鉴,进一步保证思政教育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教育样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少年志编辑 徐彬雯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