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为博眼球虚构凉山儿童悲惨生活?别昧着良心利用善心
2021-10-28 16:00:05

站在破败的土房子前,一张满是尘土、脏兮兮的小脸,一个瘦瘦的小男孩说着自己没有父母,生活贫穷只能靠帮邻居干活来抚养弟弟妹妹,而这则短视频的配文更是煽情的写道“做梦都没想到,孩子想要的是化肥。”如此悲惨的场面牵动着万千网友的心,恻隐之心使得评论区中的网友们无不唏嘘同情,贫苦之地的大凉山,在极度穷困中挣扎生存的幼童,这样的场景怎不令人心碎。10月23日,短视频博主“吕先生凉山行”凭借着这条视频获得了十万多个点赞和数万条评论,赚足了流量和关注度。

然而事情很快发生了反转,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政府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所谓的凉山儿童的悲惨生活不过又是一出为博眼球、夺流量的闹剧。视频中出镜的小男孩是当地村中一名叫做吉克尔布的孩子,这位孩子确实命途多舛,也确实是父亲早逝,下面还有几个兄弟姐妹,但是这位孩子的家庭情况早就得到了政府关注,目前他跟着奶奶一起在政府的扶贫搬迁安置房中生活,接受了政府的困难补助,这位孩子尽管并非生活在大富之家,但也没有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之中,很明显,这又是一次“卖惨”的营销。

一场爱心接力,变成了荒诞的闹剧。博主“吕先生在凉山”已经被公安派出所依法传唤,要求其删除相关视频并道歉。“吕先生”是已经凉凉了,而他的道歉却并不足以让沸腾的舆论“凉”下来。关注扶贫工程,关注山区儿童、老人的生活状况原本是件好事情,但诸如“吕先生在凉山”之流的博主却为了博眼球,大运移花接木之法,大走断章取义之路,煽动网络情绪,欺骗大众感情。原本是用来记录真实生活的短视频变成了编造生活的获利工具,如此行径不仅是伤害了当地人的心、抹黑了扶贫工作的功绩,更是对大众同情心的消磨,长此以往难免会出现“狼来了”的问题,卖惨的底线越来越低,真正需要帮助的却得不到关注。

事实上,地处偏远的大凉山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悲惨营销”了。今年三月,短视频博主韩文也是以类似的卖惨营销手段,声称自己在帮助生活凄苦的哑巴母子销售苹果,引发大众同情并由此获利29万元,而凉山警方的调查则揭露了所谓的哑巴母子卖苹果也是一次精心编排的“戏”,其目的就是卖苹果牟利。

一位普通的田间劳动者被无良商家挪用做“滞销大爷”,大呼特呼“某某滞销,帮帮我们”;一个守果园的大爷被配上音,摇身一变成了水果滞销痛哭流涕的悲惨农民;一个对着镜头哭诉生活悲苦的孩子可能是被滴了眼药水或者是被掐到痛哭出声……大众的善心让无良商家动起了歪脑筋,为了流量、为了粉丝,不择手段,扭曲真实,颠倒黑白,将流量作为价值的尺度,如此歪风邪气必须要斩草除根。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些哭悲卖惨的“假慈善”玩的都是真套路,伤害的却是真感情,“吕先生凉山行”事件只是网络上频频出现的卖惨营销中的一个,这些“专业团队”如同盘旋在互联网之上的秃鹫,一门心思要啄食农民的血肉,甚至展开流水线制作,一个精心编排的剧本,几个灰头土脸痛哭流涕的演员,配上悲情的音乐,如此乱象屡次出现,屡禁不止。区区一条道歉远不足以警醒众多把卖惨当作流量密码的无良商家,更需道德法律双管齐下,联手将此恶行扼于摇篮之中。

据了解,凉山政府当前已经开始专项整治,州市场监管局、州委网信办、州公安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五部门联合印发 《凉山州网络市场“卖惨”营销等虚假助农信息专项整治方案》,决心严厉打击网络平台中出现的虚假助农乱象。对于商家来说,须知卖惨营销是饮鸩止渴,绝非长久之计。大众善心不容恶意消费,别昧了良心鼓了钱包伤了感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