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 | 李昕升谈中秋偷瓜习俗与江苏南瓜传播史
2021-09-20 18:46:31

中秋佳节,拜月赏月、斗香拜财神……这些过节习俗,有的流传至今,有的已湮没无闻。其中有一项习俗较为奇特——“偷南瓜”。这项习俗由何而起,又寓意为何?“微史记”周刊邀请到南京农业大学“南瓜博士”李昕升副教授,为我们讲述中秋节的偷瓜习俗,及南瓜在江苏的传播史。

斋月烧斗香 周慕桥 画

记者:李教授,在苏州和南京的一些史料中,我们能看到中秋节这天晚上有“偷南瓜”的习俗,这种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

李昕升:“偷瓜”习俗在古代是流行全国的习俗,并不仅限于苏州、南京两地。中秋“偷瓜”,是为了“祈子”。

偷瓜与中秋相联系,我所见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乾隆年间,安徽文人吴梅颠所写《徽城竹枝词》:“八月中秋偷北瓜,相逢不当贼来拿。芋头多子亦遭窃,佳贼原非饱自家……玉手纤纤好摩抚,新娘求子自中秋。”

诗里的“北瓜”这个称呼很复杂,全国各地指代不一。一般来说,有的地方指南瓜,有的地方指笋瓜。对明清的江南人来说,这是南瓜的一个别称。这首竹枝词写得很明白,偷瓜就是为了求子。而且即便看见了也不会将偷瓜的人当作小偷。

后来这种风俗越来越流行,尤其集中在南方地区。时间除了八月十五,还有的地方在三月初三。

《本草纲目》中的南瓜图


“偷瓜祈子”的习俗留存下来的文字史料有很多。如嘉庆二十年(1815),安徽芜湖人黄钺《壹斋集》有诗:

纵偷为戏莫相嗤,瓜压茅檐豆绕篱,

生子居然南有兆,可知女亦是蛾眉。

紧接着,黄钺解释说:“中秋妇女入郊原篱落间随意摸索,得南瓜宜男,得扁豆生女,谓之摸秋……”

晚清时期江苏娄县人张祥河写到:

宜男心愿岂终赊,一曲杉湖是妾家,

小屐弓弓更尽后,阳桥南去摘南瓜。

在苏州,蔡云在描写中秋节的诗中写:

早烧香斗祝团圆,蜡炬生花未肯残。

偷得番瓜藏绣被,更无情绪倚栏看。

“番瓜”,南瓜别称。将它藏于锦被之下,是宜男之兆,可以为家庭添男丁。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这种习俗更加流行,尤其在农村中广泛流传着送南瓜得子的习俗,“中秋夕,衡州有送瓜之俗。凡娶妇而数年不育者,则亲友必有送瓜之举……受瓜者设盛筵款之,若喜事然。妇得瓜,即剖食之”,以上海为例,“所食为南瓜,且谓必须夫妇同食一瓜也。”

民国有人专门记载:“送南瓜。庐县习俗。凡妇人之久不孕者,其亲属于中秋夜送以新折南瓜,谓可生子,富贵之家则穷极奢侈以耀市井,有旗、锣、轿、伞、皂、隶等仪仗,瓜连叶、蒂盛盒中,二人扛之,前又有二人抬一莲花灯亦极美丽,最后则送瓜人坐轿随之,受礼之家设筵款待,所费不资。”

民国与清朝相比,该民俗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时间是“中秋夜”没有变化,但从“偷瓜”发展为光明正大“折瓜”,该民俗也变得越来越繁琐,从简单的“鼓吹至人家”到“富贵之家则穷极奢侈以耀市井”。

要特别说明的是,“偷瓜祈子”这个习俗里的“瓜”最早指的可能是甜瓜,入清后,可能因为南瓜生长力强,偷瓜祈子里的“瓜”才转移到南瓜身上。

记者:南瓜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李昕升:南瓜原是一种美洲农作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它便随着哥伦布及以后的商船航迹传入世界各地。

南瓜进入中国的时间有各种说法,我认为是在16世纪初。它由两条路线传入中国:一是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东南亚,然后引种到我国东南沿海,事实上,已经证明多数美洲作物最早登陆中国的地点均在东南沿海一带;二是走西南丝绸之路,经印度、缅甸,引种到中国西南边疆。

记者:它又是如何传入江苏的呢?

李昕升:江苏南瓜主要是从东南沿海引种而来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南瓜先被引种到了欧洲。16世纪初,葡萄牙人展开对华贸易,往往能交易的物品都用来交易,以攫取高额利润。南瓜耐储存,适合远航,所以南瓜可能最先由葡萄牙人传入中国东南沿海。另外,中国与马六甲的交流在当时也很频繁,也可能由侨商直接从东南亚引种到东南沿海。

而南瓜从东南沿海传入江苏,有两条路径:

一是顺着大运河北上。江苏南瓜最早文字记载见于隆庆三年(1569)《丹阳县志》,其次是万历五年(1577)《宿迁县志》。宿迁地处苏北远离黄海,但与丹阳一样位于京杭运河沿岸,这基本说明了南瓜的传播路线——经运河自浙江从南向北传播。

二是从海路引种。《如皋县志》《海门厅图志》等史料都认为,南瓜是从广东引种而来。这条路径应是从广东走海路北上,到上海再沿长江而上,至江苏境内。

这两条路径,从史料看,以第一条路径为主,即江苏南瓜主要是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传播的。明代隆庆年间,位于京杭运河沿岸的丹阳、宿迁、宝应、江都、泰州、沛县、淮安府等,先后都有了南瓜的身影,由南向北的分布趋势十分明显;清代乾嘉年间,南瓜向苏北进一步推广,盱眙、大丰、东台始见文字记录,苏南(包括今上海)已经无县不种,尤其太仓地区,作为重要农产品,为当地创造了不小的经济效益;道咸年间,连云港、兴化县也有了南瓜栽培的记录。若单以文字记载而言,连云港、兴化食用南瓜的历史也不过200年而已。

京杭大运河——南瓜北上的引种路径。


记者:上周有新闻报道,俄罗斯某地举办南瓜大赛,一个重达544公斤的巨型南瓜夺冠。8月底,国内媒体报道说,四川某地培育出重达470斤的巨无霸南瓜。中国古代也培育出巨无霸南瓜了吗?

李昕升:南瓜高产,常能培育出巨型南瓜,在古代也有巨无霸南瓜的文字记载。如王培荀《听雨楼随笔》载:“嘉定有南瓜会,或数年或七八年,忽南瓜中结一最巨者,集众作会赛神,沈珏斋曾见之长约二丈,横卧高五六尺,观者骇绝。”

这个上海嘉定“南瓜会”,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南瓜节了。

南瓜在清初山西推广效果最佳,成书于道光十六年(1836)的《马首农言》种说,交城培育出了“有重至百余斤者”的巨型南瓜。

齐白石 画

记者:巨型南瓜是专门的一个品种,还是说无论哪种南瓜都有可能长出巨无霸南瓜来?

李昕升:全世界的南瓜属作物,栽培南瓜及其野生近缘种共27个,栽培种有5个,即南瓜(中国南瓜)、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墨西哥南瓜和黑籽南瓜,引入到我国的主要是前3个:南瓜、笋瓜和西葫芦。

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巨型南瓜,大多数都是笋瓜,即印度南瓜。也只有它才有长那么大的天赋。还有所谓的“万圣节超大南瓜”,大多数都是“印度南瓜”。

不过,长这么大的印度南瓜,瓜皮和瓜肉已经开始纤维化,根本无法入馔,失去了食用价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