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作业究竟该怎么做?南京这位老师的分享干货满满
2021-09-16 20:27:24

“学而时习之,把知识用起来”“作业需要‘临战状态’的训练”“订正作业不妨把‘手写’改为‘口述’”“学习是马拉松长跑,每隔一段路程需要一个‘啦啦队’加油”……“双减”后,作业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减负、提质、增效”?有着二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南京市江浦实小夏光清老师有自己的思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什么是“作业”?夏光清老师这样解读:一件事情进行时的过程叫“作”,一件事情结束后的结果叫“业”。他认为,作业负担过重在哪里?一是“重复”,二是“机械”,三是“教考分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前提是有“好记性”,“烂笔头”也不是反复抄写,而是灵活运用。减轻作业负担,必须在“作”和“业”这两个方面下功夫。如果追求“作”的“量”,而不顾及“业”的“质”,即付出再多的“劳作”,也取得不了最佳的“业绩”,学生不仅身体累,心也跟着累,就会变成无效作业。

“双减”政策下,如何才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呢?夏光清的想法与实践是:

一、关键在“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不是“复习”,而是“应用”,是在恰当的时候“用”起来。学以致用,学到的内容能够马上运用起来,内心才能产生真正的喜悦。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会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小时候,我们识字不过百,就要被迫着替父母做一件事:写信。可能信中会有一半的错别字,但正是这样的‘应用’,让我们感受到知识原来是有用的,写信的时候也就有了责任感和愉悦感。 ”

二、一定要重视“授人以渔”。孩子骑自行车、几个小伙伴你追我赶,这不是运动。真正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科学的训练。独自练习定点投篮,十个能就进六七个,而一旦与人对抗,有时难得进一两次球。说明什么?说明作业的过程没有“定时、量化”的紧迫感,一旦来一场“测试”,就露馅了。日常教学,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练习,或即使有了一定量的练习,却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我的做法是,每一堂课都要有一定量的作业,哪怕只是两三题,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没有完成的,就会判错。这样带有一种‘临战状态’下的作业方式,作业的可信度有了保证,学生的专注力得到了训练。”

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孩子们在一起做作业,同伴的互助,同伴的力量会相互影响,偶尔相视一笑,甚至开怀大笑一次,作业时就不再枯燥和乏味了。作业都带回家写,没有同伴,没有指导,如果有不靠谱的家长,往往教得“鸡飞狗跳”。有时,老师会让学生互相批改一些简单的客观题,这就是一种同伴互助,即使有不足,如个别错题没改出来,但请家长支持这样的学习行为。

四、“真实的反馈”胜过“及时的反馈”。作业的“真实”比“及时”更重要。为了提高作业效率,有些老师喜欢当堂讲评,这样的作业批改起来省力,一路“钩钩钩”,却失去了真实的作业反馈。对于个别学力弱的学生,不能来一句“订正好,送到办公室来批改!”一定要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独立完成订正。有的孩子答案似乎对了,你让他再口述一遍过程,结果什么也不会,说明不是真懂。有时候,为了节省学生作业的时间,不妨把“手写”改为“口述”,就是“说”作业,效果会意想不到的好。独立订正作业的习惯是坚持“盯”出来的,而不是反复“叮”出来的,前者是训练,后者是唠叨而已。

五、想方设法来一些热忱的激励。学习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长跑,每隔一段路程,就需要有一个“啦啦队”为选手加油,让选手鼓起勇气跑出最佳成绩。“我批改语文作业,做得好的,在题目序号前打☆或√;做错了的,在题目要求后写序号,错几处就写数字几,不告诉错在哪里,让学生得到第二次独立起跳“摘果子”的机会,且学会了细心检查。看得见的答案错了,但看不见的思考力却得到了有效训练。最终我会颁发‘作业100星’‘作业200星’等证书,这样的激励,学生的作业质量显著提高。”

“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典型错题的价值,对的题只是复习和巩固,错的题才是提升和发展。传说中的学霸,都是敢于挑战难题的人,而这样的学生,也少不了家长和老师的鼓励。老师的专业本领不是帮助学生‘跳’过去,而是让学生鼓起勇气自己跳过去,哪怕‘第八次’才成功!”夏光清老师表示,“双减”政策是“规则”,老师们要做的是在规则下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遵守规则,也要遵循规律,这才是教育之道。慢慢找寻学生“作”与“业”的度,真正减负,提质,增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些“运动、劳动、读书、静坐、玩耍”等其他同样有价值的作业!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