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相连的异乡人 ——读《北漂诗篇》第四卷
2021-07-20 23:39:19

    ■徐蓓(北京)

  前段时间收到一个包裹,打开是《北漂诗篇》最新卷,或许是因它不期而至激起的波澜,也可能为其编辑出版之不易,不由得轻叹出声:“真好,又是一年”。随手翻开一页,入眼是一句“每个人都怀着一片雪”(冯朝军《微信里一片洁白》),和我一样,这位陌生的朋友也写了一组北京的雪,再翻两页,竟又是一组!随后觉得自己未免太过大惊小怪,可不是吗?我们这一群生活在古都的外乡人,共享着北京的风雪,怀念着远方的故乡,自然会在诗歌里有着惊人的默契。这应该也算是北漂诗歌的魅力之一吧,一群血脉相连的异乡人在诗歌里的认亲,如“赫剌克勒斯石”的铁环,在一个磁场中紧紧相连。

  北漂是异乡客,也是一群认真生活的普通人。《北漂诗篇》记录着我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求,文字间闪烁着的希望的光亮,和阳光下翻动的杨树叶一样油亮火辣。七月友小虎在《且努力活得更好》中表达出对生活饱满的热情,“七月的热是我/必须接受和忠于的/我无限忠于让我汗流浃背的每一天”,尽管他仍承受着最基本的生存压力,“仍在疫情期/何况我的诗/写得再好,也不能解决温饱”(《仍在疫情期》)。于是在食物之外,诗歌成了维持生命热量最重要的来源,“只要这一天/能留下一首诗,寒风里/明媚的阳光就可以让/窗外的那棵大树/更具有震撼力”(《被我绑架的一天》)。“努力活得更好”,这是一群外乡人在北京最真实而朴素的想法,与血流一样每天循环更新着,成为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尼采的话语远远地还在耳边回响:“用你的心血写作吧,你将知道心血便是精神”,北漂诗人的精神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得以展现。

  我们还是一群爱着这个世界的普通人。我们爱自己,爱他人,执着于日常生活的感动,以最柔情的目光对抗坚硬,在诗歌里折射出温情的人性光芒。项建新看到碗里干炸的小银鱼会想到远在大西洋的它们的母亲,滴落一滴雨会感叹它怎样跨越时空而来;周步听得到麦子被冻得嚎啕大哭,看得见小溪噗噗的热气……北漂并不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是有着不被注意的万千面相。如果不读北漂诗篇,或许我们不会知道这些最日常的情景在哪一刻突然牵动了哪颗在外漂泊的多情的心,随着清风微雨轻颤。

  我们更是一群具有凝聚力的陌生朋友。这座城市里的北漂各有各的生活,安静地散落在城市各地,空气里随时可能闻见别处的泥土气味。所有人都为了生活步履不停,然而每年的《北漂诗篇》朗读会总是热闹非凡,我们愿意停一停自己的脚步见见那些异乡亲友,正如安琪在诗中所说:“陌生的朋友,我们在诗歌中相识/我们在绘画中相识/这一刻/你从微信里走下来/你在你青春的北京走走停停/我会陪你/在你曾经青春的北京待会儿”(《待会儿》)。

  《北漂诗篇》还像以前一样需要卖力吆喝,但这不是一群人的内部消化,而是一个成长中的诗歌团体想在市场上生存所必做的努力。实际上《北漂诗篇》成长的速度是惊人的,它不仅逐渐进入学界的视野,成为诗界学案,其内部诗人群体的构成也在不断丰富。就近年的收录情况来看,《北漂诗篇》总体在投稿来源阶层广泛、核心群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高校诗人占比也逐渐增加。北漂诗人群正一步步壮大起来,这一年又一年的北漂诗篇,和北京这座城市一样,在灰色的水泥上生长,却绽出繁花的馥郁香气。

  素未谋面的异乡亲友们,希望来年再见。

  徐蓓,江西上饶人,文章、诗歌散见于《诗刊》《北漂诗篇》《中国女诗人诗选2019年卷》《南方文坛》等。



该内容选登在7月19日扬子晚报诗风版面



编辑:龚学明、束向红(特邀)、陈鸣鸣(特邀)、杨婷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