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 | 土地诞,戏棚戏
2021-07-16 12:29:47

关于粤地土地庙演神功戏的来由,我最初是于澳门土生葡人高美士的记录中接触到的。传说某日澳门沙梨头附近,有位老人曾付钱托当地民众造一座戏台,又嘱咐一内地粤剧团将在二月初二时来此演戏。到了初二那日,一戏团果然来此演戏,演员与民众碰面交谈后深感惊奇,终于回想起当日老人的慈态竟与那土地庙供奉的神像一模一样,众人不免感叹土地爷爷显灵一事。自此以后,澳门当地的民众于每年二月初二,都要请人来演大戏为土地神仙庆祝诞辰,目的也为祈求在地民众平安多福,久而久之便沿袭下来成了习俗。

故事中的时间难以考证,不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澳门的神功戏就喜欢请内地的粤剧团来演,与此同时,众多粤剧从业人员也从内地来到澳门传授年轻人技艺,埋下更多粤剧种子。

澳门有很多民间信俗历久不衰,雀仔园的土地诞也延续了多年,且向来是最盛大的。那日,想一探究竟的我只身前往。

自亚马喇前地下车后,沿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徒步走到水坑尾街区,全程不到十分钟,天气虽然阴沉黏腻,但稍往前行即可闻到寺庙香火的气味,车水马龙中更觉一分清静。如若没有街道旁依次排开的一列大幅三角旌旗的指引,是很难洞悉这巷中奥秘的,巷内两旁,照例也都挂上了这种荧绿色边镶白底红纹的旗帜,半空中还连筑六道“恭祝土地爷爷千秋宝诞”的赭金花牌,直到巷尾的小十字路口,方才见到隐匿在老街区里的福德祠。竹制戏棚就是依这福德祠和四周建筑而搭建的,旁边辄是各式西饼店、东南亚菜馆和烧味茶餐厅,是繁华都市里难得一见的景象,香火味混杂着食物的香味,一直从罗宪新街的巷道绵延到水坑尾主街道的交界口。

下午两点开演日场戏,而一些街坊邻居早在正午十二点前就占了多半席位,要演的戏已是耳熟能详,是由广东新会粤剧团献演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女》,源自冯梦龙《醒世恒言》中一则同名小说,写才貌双全的青楼花魁莘瑶琴与卖油郎秦重之间的一段感情故事。司仪见时间尚早,手动把正面卷束的帘幕摇了下来,摊开为一张方形的猩红绒布,其上绣有龙凤呈祥、鹊上枝头诸类图锦,以及各庙祝值理的名字。

离开演大约还有一刻钟时,依商铺划位的观众席已坐满,其中大都是街坊邻居,靓姐们居多,闲坐在一起,也有来得晚的,抱着自家宠物站在后面观看。继而演出开始,锣鼓喧天,狭窄的场地已经是坐不下了。散学早的孩子,也被负责接送的家长们带来,趁此机会热闹一番,这些长辈,对曲辞中的言情戏码倒无甚禁忌。

台上一边在演,与座席咫尺之间留出的一条过道则是人来人往,行人猫着身子走过,也有几位充满好奇心的外国游客驻足一旁欣赏片刻,却也丝毫不会干扰观众们投入的看戏状态。戏台两侧阁楼营造出的空间,正供奉着土地爷神像,咿咿呀呀间,善信们随时可入前烧香一拜。

地方民营剧团虽不够精致,但在演绎时保留了戏份中较原始的部分,甚至还有即兴发挥、与观众互动的环节,每每演到插科打诨处,不由引得满堂大笑。整出戏共演七场,从初遇、二求到钟情、独占,最后达成“只要一片真心,终会天从人愿”的圆满,为节诞营造了吉庆之气氛,观众们的心也得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满足。

也许可以说,大家看重的不是酬神娱人的戏,而是邻里相亲的热闹和气。这倒唤起了我对儿时的记忆,十多年前,正月里的湖南,仍常常在大街上举办耍龙灯花鼓的新春游街活动,民众们载歌载舞,怀抱着朴素的愿望一起欢庆新年。

关于作者

肖明玉 中文系毕业,现供职于澳门某高校,煮字疗饥。

(原创专栏,请勿转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