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中国一穷二白,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逆天改命的中国人,告诉世界什么叫大国崛起!100年会发生什么?100年间,我们做了什么?在为《这里是中国2》撰写的推荐语中,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院士动情地写到:“我想我们大家的答案会是:100年,我们重塑了一片山河,100年,我们振兴了一个民族,100年,我们改变了一个国家。”
等了两年,千呼万唤!这本美翻了无数人、拿奖拿到手软的“典藏级国民地理书”,终于出第二本了——《这里是中国2》终于跟大家见面,以此书致敬那些曾在逆境中改变中国面貌的奋斗者们。
作者星球研究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业的地理科普传播机构,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解构世间万物,用地理的视角来认知世界和人类自己,已产出多篇现象级爆文和多个爆款视频,他们写桥梁,会看哭桥梁工程师;写铁路,会看哭铁路工作者;写航天,会看哭中国航天人……而《这里是中国2》,正是以这些用匠心精神感动了无数中国建设者、科研人员的“中国工程”系列文章为蓝本,精雕细琢而来。书里的惊喜当然不止于此:不仅有185位摄影师、16家机构提供的267幅极致震撼摄影作品,还有80张“基建狂魔”工程制图,每一页、每一帧都是大片、都有故事,值得一读再读。
书中能看到无数个世界第一,中国声音:
对中国有更纵深、更立体与更深刻的认知
100年前,当孙中山先生1919年在《建国方略》里畅想,未来的中国要建成16万公里铁路和160万公里公路,但彼时的中国落后,各种基础建设还非常不完善,一百年过去,到2020年末,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14.63万千米,其中高铁营业总里程更是突破了3.8 万千米,世界第一!
海南环岛高铁经过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岸,这是世界首条环岛高铁。摄影@吴坤锦 星球研究所
除了铁路,中国的公路建设成绩也足以让人惊叹,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公路网里程已经突破519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网16.1万千米,世界第一!这个网络还以巨大的魄力兼顾东西部平衡,打通城乡。它就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至边疆和各个村庄。
贵广高铁列车驶过阳朔山水。摄影@黄一骏 星球研究所
《这里是中国2》一书中细数了无数个世界第一,中国第一,让你真正了解到祖国的强大:中国是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中国的隧道总里程高居世界第一;中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向14 亿国民全民通电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同期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可建±11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国家,也是特高压输电领域国际标准制定者之一;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北防护林……中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发电量世界第一,煤炭储量世界第四;中国文盲率由建国初期的80%下降到目前的2.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接近95%,堪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连续6年世界第一,累计销售550万辆;中国在1990—2013 年,GDP 增长达 3000%,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书中细数中国宝贝,如数家珍:
真正体会中国的强大,理解建设改变中国
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我们落后了,造成了此后数百年间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没有一个民族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崛起必须自己争取。20世纪50年代,正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的一句“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为开端。中国人开始奔赴星辰大海。从无到有,50多年前,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达404次。
珠峰大本营5G基站。摄影@李瑞伟·中国移动西藏公司 星球研究所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景。摄影@陈肖 星球研究所
不仅如此,《这里是中国2》一书中细数了无数中国宝贝:我们有“海洋石油 943”钻井平台;我们有“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曾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我们有“风暴一号”,助力中国成为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我们有“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我们有“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我们有“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我们有“远望 7 号”测量船,是中国最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我们有“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世界上运载能力超过5 吨的现役货运飞船只有两型,它是其中之一;我们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完成;我们有“东风 5B”战略核导弹,它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坚固盾牌;我们有“中国天眼”, 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我们有海拔5300米珠峰大本营5G基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5G网络;我们有国产大飞机C919,这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标志着中国成为大飞机产业的新玩家;我们有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书中还有无数中国美景,大好河山:
带着图书去打卡,开创知识性旅游新玩法
高速运转的中国,历经上下五千年,尤其是最近100多年的剧烈开发,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如何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恢复绿水青山。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几乎所有耕地的土壤养分都被大幅消耗,尤其是氮。此外,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以致环境史学家马立博在其代表作《中国环境史》中写道:新中国所继承的,是一个严重退化的自然环境。
经过班公错的新藏公路。摄影@姜曦 星球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科学院便在沙坡头腹地设立了沙漠试验研究站。1962 年,在河北承德与内蒙古交界处,一个国营林场正式成立,名为“塞罕坝机械林场”。曾经这里寸草不生,如今,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80%,林地面积112万亩。
遍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的防护林,终于在1978年汇聚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超级工程”。从2000年到2017年,三北地区的沙化面积减少了1. 8万平方千米。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开启了中国的“生态工程时代”,更多的生态工程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中华大地带来更多绿色与生机。
1949 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11. 4%。而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2. 96%,中国成为世界上同期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除了国土绿化,我们还需要保卫蓝天。经过一系列的行动,以曾经雾霾最严重的北京为例,2020年北京全年四分之三的时间为优良天,而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更是达到87%。
在这片国土之上,我们不仅要改善人类的生存空间,还要实现与其他物种和谐相处。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建立1.18万个各类保护地,保护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8%,管辖海域面积的4.1%。
绿化、蓝天、碧水、净土及各类保护地,是我们为修复生态环境所做努力中的一部分。而到2035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相当于种出一个面积接近广西的森林,75% 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将得到治理,海洋生态恶化的状况将得到全面扭转,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将得到全面保护。
可以说,正是依靠不同领域的专业力量的支持,才能保证《这里是中国2》一书,无论是科学知识上,还是视觉呈现上,保持“国民地理书”应有的分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