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晚,南京邮电大学原创红色校史剧《赤子》震撼首演,该剧以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人物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讲述了历代南邮人“永远跟党走”的忠诚故事,是该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该剧以四幕形式,按照时间编年体展开。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男一号”,历经南邮近80年红色校史淬火成钢的“主人公”,生动讲述了南邮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剧中再现了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人物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战时邮务总局局长、战邮干训班创始人赵志刚,南京邮电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老红军秦华礼,为国守岛21年的王继才式校友徐六保,隐姓埋名的“马兰三杰”校友,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等南邮人的形象。
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红色基因的学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先辈南邮人以国家的安危、民族的需要为己任,用鲜血铸就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立场;保守机密,人在文件在”等为核心的战邮精神,筑起了一座理想信念的丰碑。这段红色的办学历史是“信达天下,自强不息”南邮精神的起点。
“跟着共产党走,就是死了也光荣。”“党要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打破科学壁垒,冲破国际封锁,要跟着党中央进行新的长征!”这是南邮学子在校园里时常听到的教诲,这是剧中人物一句句朴实而又铿锵有力的台词,它们真实地再现了以老书记老红军秦华礼、校友徐六保等为代表的南邮人的心声,在“虚实结合”中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师生的心灵。
“学成必归”是主人公安报国的女儿安玥瑶留学的初心,为中国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是她的选择,像安玥瑶一样“学成必归”的南邮学者筑起学科发展的“高峰”。学校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荣获江苏省2020年度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大师们的引领下,南邮学子捧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瑞萨杯”。南邮人心血凝结的硕果,一幕一幕展现在观众面前,飞快、欢快,亦厚重。
随着校歌《信达天下》中的军号声响起,奔跑的姿势贯穿全剧。始终在奔跑的南邮人自豪,“有通信的地方,就有南邮人的身影。”这句话引来全场雷鸣般掌声。“我即将参军入伍,卫国戍边。”“我即将前往新疆伊犁支教。”“我即将前往华为,为民族通信企业贡献力量。”全剧的结尾,2021届毕业生自豪地大声说出奔跑的方向。
“学校享有一切成就的源头,都来自于近80年校史中24万南邮人为世界、为祖国邮电通信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所凝结的南邮精神,那就是‘信达天下,自强不息’。”舞台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获得者、南邮青年教师赵勃正在给同学们上思政课。“此次参演校史剧,我对立德树人和南邮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赵勃有感而发。
剧中邮政专家“李旦复”饰演者、南邮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吴小岗说道:“这部剧是一次很好的接受党史教育的机会,通过红色校史学党史,加深了对党史的感性理解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从党史和红色校史中汲取不断奋进的力量。”
《赤子》从酝酿、剧本创作到排演,历时一年时间。南邮参演师生在表演中学习,在表演中感悟。该剧安排在七一前夕首演,恰逢毕业季,也是一堂生动难忘的思政课、一首“毕业歌”。
通讯员 毕莹莹 韩旻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见习记者 李哲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