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题材网络文学创作论坛在京召开,共议民族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06-20 10:40:05

6月19日,民族题材网络文学创作论坛暨首届石榴杯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指导,阅文集团联合天成嘉华文化传媒、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中国民族文化资源网共同举办。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语境中的民族文学顺势而为,在2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在整个中国文学系统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发展势头。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繁荣发展民族文学,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探讨民族题材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罗黎明致辞

坚持导向引领,传承中华文化

民族故事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富含民族文化底蕴、讲述民族故事的网络文学作品走进人们的视野,为中华文明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罗黎明表示,创作民族题材网络文学文艺作品,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文学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谱写各民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篇章,唱响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强音,讲好各民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感人故事,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表示,繁荣发展民族文学,既要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发掘、整理、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既要保持民族特色,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也要开拓创新,把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与网络、影视、动漫、游戏等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式发展。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致辞

深挖文化宝库,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熠熠生辉。这段璀璨的历史文化,由各民族交融汇聚而成,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当下网络文学创作的文化富矿。

“民族文化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不竭动力和文化源泉”,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集团副总裁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阅文集团将进一步激活创作者,发掘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利用文化产业耦合的力量,让民族好故事、好内容、好作品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让中国 IP 去激发全球用户的情感共鸣。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院长钟进文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核。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讲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故事。

“网络文学民族题材创作潜力巨大,前景可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理论室主任陈定家认为,纷繁复杂的民族文化,既可为网络文学提供丰富多彩的创作资源,又能为现实题材创作开辟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总编辑王铁志进一步表示,反映民族题材的作品,既要反映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也要反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紧密联系;既反映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要反映在当代团结进步的社会面貌,这是民族题材文学或影视创作应该坚持的一个方向。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集团副总裁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致辞

加强民族IP建设,焕新文化光彩

让民族故事生生不息,创作只是第一步。要让优质内容创意释放强大的生命活力,民族IP的多元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及百集影视工程负责人、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总经理张爽表示,网络文学创作与有声读物、影视、动漫、游戏,以及文化衍生品等文化产业生态链条链接起来,将促进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价值最大化的联动叠加,“我们将整合资源,向平台化、机制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提速发展,为获奖作品后续的影视化开发提供孵化机制,创造投资机会” 。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肖惊鸿建议,民族题材网络文学要加强国际传播,接续中华优秀文脉,奔向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顺应时代潮流和文化发展,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学作品,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肖惊鸿发言

中国出版协会民族出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巴哈提认为,“好故事”的基础是一个好的故事文本;“讲”的核心应该是故事载体的多样性。“讲”好民族故事的根本就应该拓宽传统出版渠道,扩大传播范围,增加信息受众。

“希望民族题材作品在网络文学的优势之上,往上立体地发展,往下走进社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视协全国高校电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晔原期待,借助民族题材网络文学、电影、电视剧及文化文旅创作,让民族英雄、民族文化能够走向所有的青少年、大学生和未来的一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