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美术经典,学百年党史(50)|杨之光 《延边长鼓舞》
2021-06-04 09:21:42

赏美术经典,学百年党史——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50)

杨之光  《延边长鼓舞》

126.5cm×81.5cm  1980年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各民族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没有平等可言。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废除了民族剥削、民族压迫制度,明确禁止民族歧视,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和制度。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中共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特权者的一切特权,使广大少数民族人民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杨之光(1930-2016),又名焘甫,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30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揭西。1950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后即赴武汉参与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前身)的开办,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主任、副院长。陈传席教授在主编的《现代人物画史》里,将杨之光与方增先、刘文西、黄胄列为现代人物画“四大家”。

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画家通过记录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状态,艺术地呈现社会奋进、祖国河山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幅人物画《延边长鼓舞》创作于1980年,以朝鲜族民族舞蹈为题材,记录老乡的美好生活瞬间,反映祖国伟大建设成就。纵观整幅画面,色彩多变,浓淡相宜,给人酣畅淋漓之感。画面中朝鲜族少女舞者身着白色长裙,身系黄色飘带,胸前的长鼓鼓面鲜红,多种色彩和谐地融入场景中,丰富而不艳俗。在构图形式上,杨之光选择了一个舞动的瞬间,寥寥数笔,舞者优美姿态跃然纸上。画家通过舞者高扬的手臂、飞扬的飘带和旋转的裙摆营造灵动的舞动感,让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画作用墨简约准确,爽畅而稳重,把舞蹈中最突出、最传神的一瞬间“写”了下来。此外,没有背景陪衬的单一形象加上部分留白的处理,使人物的外部形状得以凸显,极具分量感和真实感。整幅画用笔精准,俏丽中见雅逸,充分发挥了杨之光扎实的笔墨技巧和造型能力。

文/江苏省美术馆  周青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