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美术经典,学百年党史(46)|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晖》
2021-05-31 17:40:23

赏美术经典,学百年党史——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46)

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

48.5cm×68.7cm 中国画1964年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社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尤其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此次建设热潮以战略战备为指导思想,在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建设方面广泛推进,史称“三线建设”。在这场战略布局中,湘西、湘中地区成为了重要阵地。成千上万的湖湘儿女背上行囊,走向建设一线,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代人的芳华和热血。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应对国际局势,巩固我国的社会基础建设,中共中央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把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向三线地区战略性转移。在湖南,数以万计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跋山涉水来到湘中、湘西腹地,挥洒汗水、努力拼搏,终于筑起了牢固的战略大后方。《湘潮》杂志曾这样评价三线建设:“作为特定时代的特殊产物,三线建设为湖南经济的崛起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工业遗产和精神财富。”

傅抱石(1904-1965),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喻,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60年成立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任院长。同年傅抱石率江苏国画写生团,历经六省一市,共二万三千里,结束后在北京举行《山河新貌》写生画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后,傅抱石先生又进行了东北写生、浙江写生、江西写生、湖南写生等,留下了大量歌颂祖国、歌颂大自然且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画作品。

傅抱石先生的《芙蓉国里尽朝晖》正是基于昂扬豪迈的毛泽东诗词,以绘画勾勒出那个时代经天纬地的建设浪潮。《七律·答友人》是毛泽东在1961年创作的诗词,其诗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傅抱石先生的这件作品创作于该诗发表的次年,画面中弥漫着盎然激昂又气势恢宏的气息,特有的“抱石皴”用笔又为画面添上一股广博浑厚的张力,与毛泽东诗句的大气磅礴相得益彰。傅抱石在这件作品的创作中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藩篱,特别在用色上极尽创新。为了描绘出潺潺湘江和芙蓉国霞色,作者挥大笔绘出洋洋洒洒的天际朝晖,与其水中嫣红的倒影共同营造出一个暖意融融的清晨。傅抱石先生以宁静内敛的笔法描绘山水,以诗意的方式表现热火朝天的建设生活,描绘出毛泽东诗句中与众不同的深邃意境,最终呈现出诗境与画境的完美融合,从而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中的名作。

文/江苏省美术馆  李星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