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艺术沙龙(3)|濮存昕劝年轻人放下偶像包袱:为人为艺,得有样儿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5-20 22:25:38

今日,著名演员濮存昕来到省美术馆,做客由省文旅厅主办的“名家艺术沙龙”,跟南京观众交流《舞台的那点事儿》。他说,68岁的自己演了那么多话剧,现在纠结的还是基本功问题。这位最近因对“演员人设”发表观点引发共鸣的艺术家,也对年轻人坦诚建议,放下自我外在的包袱,沉入角色,解放自己。

为人为艺,都得有样儿

濮存昕以十分松弛的状态,跟现场观众展开一场敞开式聊天。有时他沉浸在独白式的舞台分享中,仿佛在演绎名为话剧演员濮存昕的角色,时而回到现实,跟观众趣味互动,令大家感动于他对舞台艺术和审美的执着。

在提问中,他也对南艺学表演的学子提出的专业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 “舞台表演不同于影视这样的拷贝艺术,尽管舞台上可以留下影像,但演员得有真东西,还得眼对眼。我们在台上是玩真的,没有声光电的眼球刺激,而是手艺活儿。” 在濮存昕看来,在数字时代,舞台表演仍是演员引以为傲的部分。剧场艺术弥足珍贵,为了吸引观众进来看,仍值得演员倾注生命。剧院越变越大,让濮存昕等艺术家纠结的是,“太对不住在三层楼上看演出的观众了,因为我们实在照顾不到你们。”来南京演林则徐,因为音响太响,不得不使用话筒,他自嘲“破功”了,毕竟在他们的坚持里,“尽可能不用话筒,是我们继续延续生命的考量”。

濮存昕还记得,陈凯歌导演拍摄电影《霸王别姬》时,请梅葆玖先生给张国荣说戏。陈凯歌导演问,“您说京剧到底是什么?”梅葆玖笑了,“京剧就是给国人做个样。”濮存昕感慨说,“你看,美是样儿。美怎么就集中在戏曲上,芬芳彩色集于一身,独一无二的中国气派。为人为艺,都得有样儿,让人目不转睛。前辈做个样儿,他们变老,送他们走,后来者要接过他们的衣钵。”

演到68岁,念念不忘基本功的事儿

当下的创作环境重视文艺队伍的建设,为出人才、出精品提供各类保障。濮存昕表示,最近连看好几天戏,都是朋友演的好戏。第八届中国戏剧奖 · 梅花表演奖(第 30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也将在宁颁奖,作为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晰也将出席活动。他笑说,“评奖结果已正式公布并进入公示,明晚揭晓评选结果。南京市越剧团演员李晓旭位列其中,我注意到她,是因为关注到她演李白,而我也演过李白。”他也提出,其实戏剧只有演员的奖项,也令人惋惜,毕竟导演、舞美也为作品付出很多,应该呼吁为他们设置专门奖项。

濮存昕出生于北京,祖籍南京市溧水区,考入空政话剧团,后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至今,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目前他还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

回顾演绎生涯,濮存昕1977年开始做演员。“之前我是文艺爱好者,我喜欢搞木工做布景,爱画画,在业余宣传队演小话剧,这些都锻炼了我。”

1987年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濮存晰在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重要角色,并走红。比如谢晋电影《清凉寺的钟声》中演明镜法师;参演王扶林导演的史诗剧《三国演义》,在剧中饰演孙策一角;出演张扬电影《洗澡》;在南京拍摄的电视剧《推拿》,在其中饰演“仙风道骨”的男一号沙复明。他还曾当选央视评选的“观众最喜爱的演员”之一。

2003年开始负责剧团管理工作后,濮存昕扎根舞台,演了《茶馆》《窝头会馆》等话剧作品。他还记得,自己刚到北京人艺时,因为填补空档,幸运地有不少角色可演。听他说,“形象还可以,老演一号人物”,台下响起会意的笑声,确实有不少人是濮存昕的粉丝。但濮存晰也说,“其实一开始我演戏也很情绪化,流于假大空,缺乏经验。”

如今已届68岁的年纪,濮存昕陷入一种自我审视,“演了这么多年话剧,台上气也不够了,想想许多前辈艺术家已经离开我们了,也会想自己演的对不对?”濮存昕说,最后其实还都归结为“基本功的事儿”。“成角儿必有自己的活儿,那是跟自己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跟生命沟通就叫创新。”值得观众期待的是,今年9月,濮存昕将推出自己的话剧导演作品。

年轻人要把“美和帅”去掉,

进入角色时空

最近,在央视节目《鲁健访谈》中,濮存昕对于艺人人设崩塌的观点引发舆论赞同。他表示,“还是教育的问题,在什么环境下,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交往,什么样的伙伴教育,他自己的审美如何,时间哪儿去了,你在哪儿,你的用功在哪儿?这些孩子们被影视公司签约,有人包装他,身后有好几个助理,还有保姆,他是那样一种生活方式。”“演《龙须沟》的叶子老师,把嗓子都喊破了,从此嗓子就这样了,简直是玩命。现在年轻人当然不用如此效仿,但这种‘打破’自己的做法,值得年轻人学习。”

濮存昕也给学表演的年轻人提出建议,“在表演这个行当,立志于当影视演员和话剧演员的标准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们话剧怎么才能讲究?影视表演教学不能替代舞台表演教学。”而现在常见的问题是,“年轻演员太多时候放不下自己,要把形的东西破掉——去观察外卖小哥、清洁工人这些普通人,把现代生活中的‘美和帅’去掉,放下‘得意’,去进入那个时空,尽量摆脱你的现实生活。”濮存昕说,“有一种信仰让你牺牲自己。人家问你这演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吻戏是真的吗?当然是!演员的整个身心状态是真的,我有有关艺术和美的信仰。”当时自己演鲁迅、弘一法师,就采访这种方式,扎进摄制组两个多月。“尽可能让自己进入那个时空,远离世俗的自我,高度的相信和专注于自己面对的假定性,否则就解放不了自己。”

他还叮嘱学子们,“不要怕考试,学生们通过每堂课都要改变自己,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不是完成老师的指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