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奖 | 穿越了!“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踏伞行》惊艳了南京观众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5-10 19:40:50

“嗏嗏嗏嗏嗏嗏......夸一下福建地方戏——莆仙戏《踏伞行》,第一次看,很穿越,很惊艳。”“简直是‘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宋元时期!”5月10日下午,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莆仙戏《踏伞行》亮相南京文化艺术中心,这是国家一级演员黄艳艳角逐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参评剧目,南京不少戏迷被“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的传统演绎形式折服。上午,记者参加剧组媒体见面会时就提前领略了莆仙戏的“蝶步”等特色。

莆仙戏是现存最古老的地方戏剧种之一

古老的莆仙戏以古朴、典雅、细腻的传统表演艺术饮誉剧坛。“我从艺60多年,排过京剧、昆曲、越剧,莆仙戏我只在之前学习中国戏曲史的时候听说过,而等到我来到莆田的时候,他们在台上的艺术表达让我觉得惊艳。”《踏伞行》导演、北京京剧院一级导演徐春兰在媒体见面会上这样说道。

记者了解到,莆仙戏是现存最古老的地方戏剧种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表演古朴优雅。2006年,莆仙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春兰介绍,她在导演《踏伞行》时发现,他们保持着自己本剧种的纯正“血统”,坚持着他们本剧种的表演特色。

见面会上,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晶洁告诉记者,来南京竞“梅”让《踏伞行》剧组颇为激动,对小剧种莆仙戏来说,参加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对莆仙戏一代又一代人是极大的鼓舞。

本次竞演曲目《踏伞行》讲述了早有定亲但未曾谋面的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和将门小姐王慧兰,二人在战乱中偶然相遇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结伴同行、互怀好意、猜测试探、谎言示爱、尴尬悔恨、原谅和好,演绎了一出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踏伞行》每一支曲牌体都来自宋元时期音乐

《踏伞行》这部2017年创作的戏曲,在传承中做了“还本开新”的尝试。“还本是还莆仙戏传统之本、还地方剧组之本,开新是希望古老的莆仙戏能够适应当今观众审美的需求。”编剧周长赋在内容创作时加入了大量互相考验、互相试探的部分,希望能够引起当今观众的共鸣,能够打通古今人们情感的关联。

《踏伞行》没有那种大江东去的豪情,更多的是人情与人性的曲折。导演徐春兰介绍:“有一个场景是男女隔着门说话,想推开又不好意思。如果是话剧,两人就站在那里,电影则是特写镜头,但莆仙戏的手段非常多。”比如,男女主角隔着门对话,主演黄艳艳要塑造出一个少女形象,头、手、腰、脚每一个部分都用莆仙戏的特色表演方式来体现出害羞、纠结的复杂情绪,通过蝶步等莆仙戏特有的动作来把角色既想要去接受爱情又受礼教约束的双重心理活动表现了出来。

《踏伞行》带着观众的是一场时空的穿越,将所有人带回到宋元时期莆仙戏的戏台下面。尽管在戏曲的包装上有着现代的手法,但每一支曲牌体都是传统的原汁原味的宋元南戏音乐。

从小爱戏的黄艳艳再现经典莆仙戏

而主演黄艳艳从小就爱戏,童年时的她总是趴在村里的戏台边沿痴痴看戏,还被巡场的老头轰下戏台。她16岁考上福建省艺术学校莆田分校,专攻莆仙戏,师从黄宝珍、王国金、王少媛。这些莆仙戏著名表演大师凭借对古老剧种的满腔珍爱,把所掌握的表演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这位清秀文静、虔诚笃学的女弟子。

2001年,她初进莆仙戏一团,就当上了莆仙戏《江上行》女主角。一个宜春划船的动作,她就至少练上七八天。凭着这部戏,她获得了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演员一等奖。这一切,才刚开始。她用之后十多年的时间,经常随剧团住乡下,为基层老百姓演出,经历过各种恶劣环境都不曾放弃。2011年,黄艳艳调入莆仙戏剧院,并担任副院长。对她来说,把戏演好,是对所有人最好的回报。

在《踏伞行》中,黄艳艳将女主人公的性格、情态都给了全面、深入的展示,并且凸显了她在唱腔、表演上的特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