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宁波女孩在B站上传自己的汉服婚礼视频惊艳了网友,纷纷感慨“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婚礼”,引领汉服传统和国潮文化热潮。南京服饰史专家黄强告诉记者,年轻人热衷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好事,之前能不能穿着汉服拍结婚照还曾引发社会讨论。现在也有不少婚庆公司推出汉服项目,汉服秀无妨,但如果要冠以“复原”,就不能不讲究。
复原明朝礼仪的婚礼视频出圈
在网友的一片“百年好合”弹幕中,身穿凤冠霞帔的新娘推开大门,雕梁画栋、红喜字红灯笼,夫妻对拜,携手步入新生活。200位宾客的见证下,一场美轮美奂的汉服婚礼开启——却扇礼开场,由四个执事把扇子打开,迎接新娘出阁。接下还有撒帐礼、解缨结发礼等一共十个礼仪。最后执手礼时,新郎新娘双方的手牵在一起,代表礼成。烘托浓郁的气氛,满满的古风元素惊艳了网友。
平时,作为著名B站吃土汉服up主,@静知时岁 不仅拥有不少汉服私藏,还爱上传一些汉服及妆容搭配视频。由于品味不错,还有专业解释,不少粉丝捧场。最近上传的汉服婚礼视频迅速出圈。《我们结婚啦!带你看一场准备了两年的汉服婚礼》目前有243万播放量,以及后继推出的《那个备婚两年刷爆全网的汉服婚礼正片来啦》也达到238万播放量。她也说,“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会喜欢我的婚礼。弹幕里有好多人说自己原本不打算结婚,但在看了我的婚礼后突然又重新燃起了激情。还有好多身边的朋友都说,感谢我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这场复原明朝时期的婚礼令网友震撼不已,纷纷感叹,“这真的不是电视剧嘛?”“这才是中国人该有的婚礼,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婚礼!”评论区还有网友专门记下司仪的发言台本,“婚礼将启,整肃立,诸君安坐,以待正礼。为庚子年,丁亥月,丙子日,依岁之正,以月之令,新郎新娘,正婚清点,吉时——诚邀诸君齐聚此地,饮美酒,赏佳肴,恭贺朱戴二虎,姻缘美满,秦晋之好。华堂异彩、宾客两厢,共赏鸾凤和鸣。云幕渺渺,天地为证,九霄云荡,鸳鸯比翼,礼请新婿登台……”
服装礼仪场地等花费不少心思
新娘静知本身是一位汉服摄影师,读大学时“入坑”汉服。“我觉得我们这代人都有‘披着床单当仙女’的梦吧,所以看到汉服的时候很惊艳。不过那时候也没有勇气穿汉服上街,这种喜爱就慢慢压了箱底。”直到遇到兴趣相投的另一半,一起报名学习汉服摄影,一起刷唯美的汉服视频。“家里有几十套汉服,不同季节、不同朝代、不同搭配,你能想象女人对买衣服的那种狂热,我就用在汉服上了。”
她介绍说,这场婚礼花了两年的时间筹备,终于在去年年底实现——用了50多架LED灯,200名宾客,五套定制汉服,十套礼仪。为了让婚礼的礼仪流程和布置细节能更“传统”,她花了半年时间查资料,参考《大明会典》中《士大夫婚礼篇》《太子大婚》等文献,融入绞面礼、却扇礼、沃盥礼、撒帐礼等传统仪式,也精心选用了一些宋制、明制的器具。
静知也参照了众多当红影视剧,比如《鹤唳华亭》太子大婚片段就有“却扇礼”;“撒帐礼”参考《知否》中明兰大婚的片段,向新人身上抛洒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传递上一辈满满的祝福。
她透露,“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把婚礼办到最好,光是找场地就用了一年,最终选定的婚礼地点是宁波邱隘一处古色古香的村文化礼堂,其中老年棋牌室、健身房、香房等,也是村里办红白喜事的地方。客人都是我和老公婚礼前一个多月亲自登门,递上请帖和喜糖喜烟邀请过来的。”
说到女粉丝最关心的服装,静知说,共准备了五套服装,分别在梳妆、出门、迎宾、主仪式、敬酒的时候穿。需要提前一年半提交数据定制服装,因为现在汉服大部分都是走线上定制的形式,工期很久。新郎则选了一件九品官服。此外,婚礼的伴娘请的是自己汉服圈的好朋友,身着喜庆的枣红色的明制汉服。伴郎都是新郎的发小,穿的是明制飞鱼服。
为啥新郎新娘这么严肃?也有美中不足
虽然提前做了那么多准备,但现场还是出了各种状况。静知说,第一天布置场地时就出现了问题。原本准备了50架以上的LED灯,可到了礼堂之后才发现,因为整个场地属于露天环境,灯光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地理想。“还有原本舞台中央有一个小桌子,我们俩是要跪在那的。但老公的膝盖突然受伤了,最后只好改成坐在椅子上。还有一个环节本来是要低头拜的,但我突然发现头上的冠太重了,如果真的拜肯定会掉下来,就临时改成了行礼。伴郎和伴娘也出现了一些卡壳的情况,比如递东西的时候突然忘记。但这也没办法,大家都是当天才开始排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我也不太可能让人家专门空出时间来提前排。”
说到感受,小俩口表示很紧张。“弹幕里好多网友关心,为什么新郎新娘这么严肃?你真正体验过就会知道,不是我们想严肃,而是现场的环境你能忍住不哭,就已经很好了。”此外,由于不想要一堂具有表演性质的婚礼,事先就跟司仪沟通,“不要跟宾客解释这个仪式是干嘛的,报完仪式名以后,只要帮我说点吉祥话就好了”。
南京服饰专家挑刺,重头戏凤冠“出错”?
婚礼上所有的服装道具加起来超过10万元。静知头戴的那顶明制凤冠,就请专业簪娘打造了近一年。这是根据北京博物馆里收藏的,出土于明定陵孝靖皇后三龙两凤冠而制。“因为全手工,加上使用难度较高的仿点翠工艺,这顶凤冠做了近一年。主仪式上穿的霞帔也是提前一年定制的,花了2万元左右。”主仪式时穿的凤冠霞帔是服装里面最华丽的一套,是明朝时期的命妇在参加最重大礼仪的时候才会穿的服装。
服饰史学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黄强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第一章就谈及“凤冠与霞帔,新娘的梦想”。采访中,他告诉记者,根据记载,汉服,从黄帝时期就已开始,之后,随着朝代的更替,时间的推移,汉服的发展更是日趋完善,明清朝时期,汉服更是被推向高潮。
汉服,无论是从其传统的美学、艺术价值还是历史文化价值来看,都早已超过其服饰的实用性本身。可以说,几千年来,由汉服衍生的各种文化,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汉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它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早已超出它的审美性和实用性。它俨然成了“华夏民族魂”的一部分。
但从汉服的礼服制度来看,中国自古素有“衣冠古国”之称。在古代,服饰不仅仅是用来御寒取暖,还有区别阶层等级的功能,即“上衣下裳”,乃有天尊地卑之分。黄强说,如果要给这场复原明朝的婚礼挑刺的话,新娘的凤冠出了点问题。在民俗婚礼中,除了穿红披红,新娘的婚礼之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服饰,就是穿霞帔、戴凤冠。凤冠、霞帔乃是新娘婚礼程序中必须的服饰,非常重要。
明代皇后凤冠
但新娘戴凤冠、披霞帔,不能误认为是戴着皇后的凤冠。汉服婚礼如果是普通新娘,戴着这样的凤冠,那就过于奢华,僭越等级。皇后婚礼,礼制又不对等。如果是模仿皇后婚礼,那整个婚礼形式要与服饰配套。其实普通官员的婚礼,男的穿官服也是可以的,但新娘凤冠就不行。“黄强认为,说白了,这里的复原,给人感觉还是混搭,没有按照古代礼仪、婚俗、等级来制定。可以说,有凤冠霞帔之名,无礼仪规格等级。古代婚礼,不能只是形式华丽、衣饰华丽,更要有礼仪。”
明代金镶宝石花蝶凤冠
黄强表示,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确实有凤冠、霞帔的存在,但是一直是皇室的娘娘、嫔妃所用,至少也要是有品秩官员的太太才有资格穿戴。但是生活中的老百姓在做新娘时,也确实有戴凤冠,穿霞帔,因为民间婚礼的凤冠、霞帔,都不是真实的凤冠、霞帔,与按等级穿戴的皇后嫔妃,命妇的凤冠、霞帔不同。严格说,只是名称相同,物品形制不同。
命妇凤冠
黄强也说,“中国服饰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具有别等级明贵贱的作用,依其阶层、身份、地位穿着有别,不能僭越,违者治罪,但是在婚丧之事上,却抛开了等级,允许借名使用,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给足了面子。因此,中国服饰制度确实最为严厉,最讲究等级,但是在凤冠、霞帔的借用上,又体现了人性化,有了温情的一面。”
即使皇后凤冠与命妇的凤冠也不同。你看像明代金镶宝石花蝶凤冠,也不是普通百姓能用的。黄强建议,作为民间婚礼,如果按照明代复原,用贵妇凤冠比较靠谱,民间可能效仿。严格上不能按皇后的凤冠走,尽管皇后凤冠等级更高,更华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人物标签
黄强,字不息。江苏南京人。服饰史学家、金学家、文艺评论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审稿专家,中国金瓶梅研究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出版《黄沙百战穿金甲》《金瓶梅风物志》《趣民国》《消失的南京旧景》等专著近二十部。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