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猪肉铺里起舞的芭蕾女孩,过人天赋引来了伯乐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3-14 20:44:23

最近,有位在母亲猪肉铺前跳舞的云南女孩在B站走红,引起网友强烈兴趣。女孩名叫小云儿,今年10岁,母亲是一名卖猪肉的商贩。在肉铺前,街坊常看到小云儿的母亲卖力地劈剁着猪肉,身后的她在翩翩起舞。小云儿的过人天赋引起“彩云计划”发起人的注意,他们是在北京舞蹈学院任教的关於、张萍夫妇,他俩一直热心云南乡村女孩的舞蹈教育。后来,在关於、张萍夫妇的指导下,小云儿提升飞速,和山里的另外几名孩子登上央视舞台表演《绿野仙踪》,获得巨大成功。

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了关於、张萍夫妇以及小云儿的父母,听他们讲,山里还有一群“丑小鸭”正要变“白天鹅”。

天资高,县城的培训班“教不动”

建议找更专业老师

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城有一个生意红火的猪肉铺,主人是一位勤劳的彝族妇女,名叫李兴巧。因丈夫开货车常年奔波在外,她只能把两个女儿都带在身边。每天一早,李兴巧会亲自操刀把送来的整猪熟练分解成各个部分,大女儿总会懂事地站在一旁为妈妈递工具,并帮忙烧猪脚。

小云儿在猪肉铺帮忙

“我们一般是早上6点前到铺子里开门卖肉,小云儿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跟着我在店里,等到中午没什么顾客的时候,她就会在铺子里看视频学跳舞。”李兴巧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小云儿是她的大女儿,全名叫邬刚云。小云儿6岁时,李兴巧发现孩子一看到跳舞的视频就会十分感兴趣,并且跟着视频里面的人学着跳舞。

小云儿在猪肉铺前练习舞蹈

不久,小云儿便学得有模有样,即使不看视频,也能自己跳上一段,甚至还会让休息下来的妈妈帮助她练习更高难度的动作,“她跟我讲过她喜欢芭蕾舞,她觉得那个裙子很漂亮,我们也觉得她是真心喜欢舞蹈。”李兴巧虽然不了解什么是芭蕾舞,但她还是和丈夫商量把孩子送到舞蹈兴趣班,希望有专业的老师教导她。

“就报过一个学期,班里老师给我们反馈说孩子很有天赋,希望我们找更专业的老师来教她。”爸爸邬维勇告诉记者,县城里的舞蹈班老师明确说过,如果不找个更专业的老师就浪费了好苗子,但在县城里报兴趣班的费用对家里而言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好的老师他们找不到,也请不起。

伯乐悄然来访

带小云儿登上央视

2018年,李兴巧在本地驾校学车的过程中与驾校校长王钟相识。练车的间隙,她把小云儿在家练舞的视频拿给一起学车的朋友们看。校长兼教练的王钟看到后便直接问李兴巧:“有没有给孩子找专业的老师?我认识一个北京的老师。”之后,王钟帮小云儿父母联系上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关於老师和张萍老师。

通过微信传过去的练舞视频,关於老师第一眼就发觉小云儿天赋异禀,很快他就安排好行程想要去见一下“大山深处的那朵云”。早在2016年,关於老师就与爱人张萍老师在砚山县那夺村开展了“彩云计划”,他们一直在抽出时间无偿教导大山中有梦想的孩子们学习舞蹈。

关於老师和张萍老师与小云儿合影

“关老师主动到我们家来,然后让小孩给他跳了段舞看看,就决定要教她舞蹈,张萍老师后来辞去工作,为了这帮孩子一直留在村里。”爸爸邬维勇告诉记者,关老师他们的到来让小云儿真正走上了舞蹈学习之路。每个双休日,小云儿便和其他孩子到张萍老师的舞蹈班上继续学习。等到寒暑假期,关於老师也会从北京赶来,给孩子们讲课练舞。

2019年10月,在关於老师和张萍老师的帮助下,舞蹈水平飞速提升的小云儿和“彩云计划”里的几位孩子一起去北京,在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进行了第一次登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关於老师和张萍老师还带他们参观了北京舞蹈学院,孩子们的眼界被打开,追逐舞蹈的梦想更加坚定。在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小云儿说:“我未来想当舞蹈家,我想成为像张阿妈(张萍老师)一样的人。”

小云儿登上央视舞台

北舞老师辞掉北京工作

扎根深山教芭蕾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关於老师有一次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芭蕾舞不该只在院校殿堂中,也可以在山水田埂间,所以他和太太寒暑假都会在云南的一个村口带着孩子们一起练习芭蕾舞,他说将来会用全世界人看得懂的芭蕾舞来做一部我们民族的芭蕾舞剧。正是抱着这个心愿,张萍老师辞去了在北京的所有工作,去云南深山教山区里的孩子。

张萍老师指导小云儿

3月11日,紫牛新闻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在云南深山里给孩子上课的张萍老师。她告诉记者,2016年夏天,她和爱人关於老师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这个重大决定,回到云南深山。张萍本就是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人,她做出这个决定前,偶然看到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是砚山县一个叫那夺村的村寨里一群小女孩站在破墙边。“这些小女孩非常漂亮,我们做舞蹈老师的看到漂亮的女孩子就非常心动,因为之前就做一个教农村小孩跳芭蕾舞的项目,所以看到这张照片就想去看一看,于是和朋友联系,去了这个村寨走访了这群孩子。”张萍老师说:“看到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缺少家人照顾,她们很可怜,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很少是父母全陪在身边的,我就想让她们开心一下,给她们带去糖果,陪她们玩,教她们跳舞。”

关於老师和张萍老师教孩子们练舞

小云儿只是众多孩子之一,不过比起其他孩子,小云儿跳舞天赋最高。小云儿软功比较好,但由于对着视频自学,学习的动作很多是反的,张萍花了很大功夫去帮她调整。

几年免费培养了60多个孩子

上了艺术学校

那夺村(小组)隶属于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委会,该村坐落在一个环形山坳里,村寨居民主要收入靠种植水稻、玉米、辣椒等农作物。那夺村是传统彝族仆支系村寨,民族艺术文化历史悠久。村常住人口以老人与未成年人居多,多数孩子为留守儿童及孤儿。

张萍在与这群孩子接触过程中,发现她们许多有跳舞天分,但都不会跳本民族舞蹈,“这意味着民族文化传承存在断裂,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这个责任去帮助她们,而且这些孩子是需要照顾的,就萌发了教她们跳舞的想法,一开始也没想那么远,也没跟她们说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说了她们也未必懂,我们只是一步一步引导她们去学习跳舞,通过艺术的形式打破现状,将来能走出大山,改变这种生活。”张萍告诉记者,就是这样她和丈夫萌生一个长期帮助她们的计划,他们称之为“彩云计划”,这一个艺术公益组织,通过这项计划寻找有艺术天赋的苗子,帮助她们改变命运。

张萍老师说,他们在村寨调查发现,村寨的经济落后,孩子的家长思想落后,很多女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不再上学了,外出打工,有的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嫁人了。张萍也请了不少志愿者来帮忙,但毕竟远在深山,坚持下来很难。面对这种情况,张萍老师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扎根深山。

张萍老师辞去北京的工作,扎根深山

几年里,张萍夫妇发起的“彩云计划”帮助了60多名孩子进入云南省专业的艺术院校学习。这些孩子是他们从山里的一个个学校,一个个村寨挑选出来的,很有艺术天赋,“如果不培养,她们可能就会成为家里的劳动力,去喂猪放牛,经过我们的培养,孩子至少能拿到中专文凭,目前有3名成绩优异的准备今年考大学。”张萍说,首批艺校毕业的孩子,其中有4名回到张萍在砚山县开办的舞蹈中心任教,她还在那夺村开了一个公益中心方便帮扶。

紫牛新闻记者|任国勇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陈燃

编辑|万惠娟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