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好高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梦开始的地方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3-07 17:45:25

省内代码:1155

院校性质:省属公办高职高专院校

学校地址:南京市浦口区珍珠南路65号


【办学历史】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是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南京特别市立第一职业中学,1955年起更名为南京铁路运输学校,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校成建制由原铁道部划转江苏省管理。学校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轨道交通高职院校,是江苏省教育厅、上海铁路局和浦口区政府三方共建的高职院校,也是轨道交通行业办学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高职院校之一,被誉为华东地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建校80年来,学校坚持与中国铁路同行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服务行业、奉献社会的办学使命,共培养了8万多名专门人才,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荣誉】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和国际影响力“双50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铁道运输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欧亚(太)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单位、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联盟主席单位、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秘书处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


【校企合作】

学校坚持“走合作发展之路,与中国铁路同行”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得到了政府、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呈现出“一体两翼”(“一体”即轨道产业,“两翼”即现代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学校与上海、南昌、济南、广州、成都、兰州等各大铁路局,以及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徐州、杭州、宁波、温州、合肥、福州、厦门、成都、石家庄、乌鲁木齐等城市地铁企业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服务轨道产业链其他业态和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的能力,与南车集团浦镇车辆厂、中铁二十四局、新誉庞巴迪、华住集团、台积电、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苏宁电器、五星电器、苏宁易购、德邦物流、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江苏景观建筑规划设计院、南京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八天在线网络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专业建设】

学校设有运输管理学院、通信信号学院、机车车辆学院、供电与工程学院、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等七个二级学院,面向轨道交通产业和区域经济,开设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信号自动控制、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铁道机车、铁道车辆、动车组检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铁道供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铁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跨境电商)、风景园林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40多个专业。其中,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国家高职高专绿牌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江苏省品牌专业4个、江苏省特色专业2个、江苏省高职骨干专业1个、交通运输类“全国示范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1个。


【招生就业】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完善校企共同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未毕业、已就业”。学校录取分数线连续七年位居省高职院校第一,毕业生就业质量始终处于省22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综合竞争力连续六年名列省高职院校前三名。江苏省招就中心“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我校86.32%的毕业生在交通运输等国有企业工作,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9.33%。学校曾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称号,并多次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称号。

【学生资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可向户籍所在区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入学时如暂时无法缴纳学费,可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学费缓交手续。入学后可向学校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生资格,由学生资助中心认定后在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缓缴学费、勤工助学、专项和临时困难补助、爱心基金、校外竞赛奖励等方面予以相应的资助。建档立卡学生全部享受全额学费减免和最高标准的国家助学金。经济困难学生全部受到资助,人均受助金额近万元。

视频摄制:杨泽华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