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樊川小肚
来源:扬子晚报
2021-02-10 09:48:19

小镇来了一个乞丐,又脏又丑又瘸,却得到一位好心店老板施舍。乞丐临走,扔下随身带的破蒲团。店是卖熟菜的,蒲团被拿去烧锅煮猪肉,肉突然有了奇香。老板兀自开了窍,从此专门找蒲草煮猪肉。蒲草不熬火,干脆做小蒲包包着肉,取名“蒲包肉”。得益于蒲包肉的大卖,店老板很快带着全家从温饱奔向小康。小镇名叫樊川,位于扬州江都,蒲包肉就是现在的樊川小肚。和中国许多传统美食一样,樊川小肚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不过这一次主角不是吃货乾隆皇帝,而是神仙铁拐李:他扮作乞丐到樊川穷游,故意落下蒲团,暗示店老板进行改革创新。老板姓陆。

关于这个传说,陆家第六代传人陆玉国只当笑谈。他说:“祖先敬畏自然,物尽其用,发现蒲草有清香,还有清热解毒功效,尝试做了蒲包肉。最早的蒲包肉是一个大球,考虑卤水易渗透,用棉线拦腰捆扎几段;怕肉漏出蒲包眼,又用新鲜豆皮包裹一下,这一来颜色更好,香味更绝。这才是樊川小肚的缘起。”

陆家祖先,有名有姓的可以上溯六代。因为战乱,樊川小镇一度成为江南富商避风港:带着家眷,带着钱财,他们躲到河汊密布的水乡过安稳小日子。“小小樊汊赛扬州”,说的就是樊川小镇曾经的畸形繁荣。富人的消费需求,催生了陆家的饭店茶馆、布庄钱庄,子孙们会赚钱,还都有一手好厨艺。陆家兴建“鹤鸣园”,深宅大院,每天下午有书场,王少堂说《水浒》,康重华说《三国》,热闹非凡。1940年,鹤鸣园毁于日本三炸樊川。兜兜转转,陆家从第四代起,进樊川一枝春大酒店做掌勺大厨,鹤鸣园慢慢淹没于历史传说。

祖先的耀眼光芒,最多只是樊川老街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想让樊川小肚名不虚传,得靠一双手。一年四季,陆玉国每天五点即起,通炉子,做小肚,煮小肚。陆玉国49岁,浑身的力气。樊川小肚全部流程都离不开手工:一大盆40斤猪肉,需要拌和三次作料。用料没有秘密可言:最新鲜的猪后腿精肉削成片,最普通的葱姜酒糖加五香,山芋粉来自山东临沂,豆皮来自本地豆腐坊,蒲包来自泰州兴化。假如要说樊川小肚的秘密,时间适当、比例适当、揉搓力度适当,应该算其中之一。

捆小肚有点小窍门。一团包着豆腐皮的肉,塞进蒲包,得拎起蒲包摔打几下,让肉团跌落到蒲包兜底,同时肉片相互产生黏性,想怎么捆都有形,像捏泥人之前摔泥巴一样。樊川小肚一共捆四道,捆得像胖子勒紧裤腰带的小肚腩,“小肚”名称由此而来。

樊川小肚最大的秘密,还在那一缸老卤里。自从陆玉国跟着叔叔学徒,那一缸老卤就在店里,不知道已经存在了多少年。每天,老卤里加进新鲜的鹅卤,煮至少三次小肚。看起来经年不换,实际上日久弥新。这一缸老卤里,有肉的香,蒲的香,作料的香,岁月的香。

作者:张粉英

摄影:张粉英

来源:扬子晚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