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收看精彩内容
(活动现场)
12月22日下午,“小康中国 美好江苏”全国诗歌征集诗歌朗诵(直播)会在南京滨江广场举行。在雄伟的长江之滨,赵志刚、刘锐、李国荣、梅竹轩、刘传俊、夏菁等一批朗诵专家满怀激情,声情并茂地朗诵从全国诗歌征集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诗歌,包括获得一二等奖的反映小康巨变的诗歌力作,同时两位从南京前往苏北基层进行扶贫工作的干部张卫星、陆远讲述了一线亲历,给现场参会者一次生动的教育。项绪文等著名歌唱家深情歌唱主题歌曲。这场由中国作协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诗刊社、江苏省作协、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江苏省扶贫办、扬子晚报、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江苏省朗诵协会、七色花文化传媒、嘉铭之声俱乐部ACE学习馆等多个单位联办的朗诵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吸引了82万人通过直播观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龚学明 杨婷
(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中心主任、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道劬为朗诵会致词)
用诗歌更加生动地诠释脱贫成果
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中心主任、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道劬说,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中国作协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诗刊社、江苏省作协、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江苏省扶贫办、扬子晚报、扬子江诗刊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发起以“小康中国 美好江苏”为主题的全国诗歌征集活动,先后征集到近万首优秀诗作,评审出60首获奖作品。与此同时,三场在江苏省举办的著名诗人采风活动,吸引了三十多位著名诗人创作出近百首精彩诗歌。朗诵会上,既有诗人,又有歌者,是一个真正的诗歌盛宴。 在昨天的朗诵会上,获得一等奖的诗歌《流“苏”大地 一幅水墨丹青图在逐渐润朗》《说不尽的风骨和野花》《阳光谣》等被朗诵艺术家进行生动诠释,将诗歌内容、精神进行二度创作和提升。诗歌《阳光谣》有着浓浓的诗意,朗诵家梅竹轩这样朗诵,“天空那么蓝,大地那么辽阔,擦亮眼睛的村民/胸怀什么都能够装得下/包括那些年贫穷遗留下来的苦水//顺着阳光的指引/能找到深藏金币的宝藏,同行的人/均分春天//……从梦中醒来的村民,握住了农耕的命脉/脱下贫穷的马褂子/穿上小康的花衣裳,奔跑在洒满阳光的大地上”,唯美的诗句藏不住脱贫后的喜悦。
(一线扶贫干部张卫星)
一线扶贫干部亲历
形成“胡塘桥村模式”,和农民的心更近了
朗诵会特邀的两位下派一线扶贫干部张卫星、陆远亲历过程,一幕幕往事令他们激动,也感动了在场的参会者。 张卫星,现为省科协干部,原省委扶贫队派驻沭阳县塘沟镇胡塘桥村任第一书记。他于2018年4月驻村,了解到这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以传统稻麦两季种植为主,自然条件差,土地多为盐碱地,土壤肥力差,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他根据实际情况,带领村班子,指导新品种引进种植,遴选出适合当地土壤种植的油菜、豌豆、甘薯等10余个优良品种;帮助成功申报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沭阳白玉蜗牛生态养殖科学普及与双创服务示范基地、江苏省科协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弱碱性沙土适宜种植新品种筛选试验基地,用科技发展经济,用科技扶智扶志;成功注册“老八点黄花菜”“沭塘稻秋香米”“魏洪林富硒米”“富硒面条”等品牌,仅白玉蜗牛养殖项目2019年就实现收入500余万元。其经验和做法形成了挂钩帮扶脱贫攻坚的“胡塘桥村模式”。他说,两年来,和农民心近了,作为在城里长大的人,现在想着农民,想着土地,想着粮食。
(南京市鼓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陆远)
突出产业主导,帮扶先心病患儿救治
南京市鼓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陆远,挂职涟水县高沟镇党委副书记,扁担村第一书记。
他介绍,于2020年3月前往涟水县,现在还在一线。他和班子聚焦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户“双增收”核心目标,突出产业主导,助力脱贫攻坚。在多方研讨调研征求意见后,将后方单位南京市鼓楼区提供的帮扶资金投入到2个农业产业项目上。其中出资250万元,用于蚕桑养殖项目的高标准大棚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工作队帮扶资金统筹使用的要求,与高沟镇其他帮扶队员共同出资210万元,用于豆丹养殖项目的高标准大棚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两个项目均已竣工投产,预计增加就业岗位80个,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进行健康帮扶,向南京市鼓楼区红十字会协调争取专项帮扶资金20万元,用于涟水县先心病患儿救治。共摸排先心病患儿70名,首批患儿已于11月17日前往南京市儿童医院接受专家团队的专业治疗,并计划于明年春节前对符合条件的2名患儿进行手术治疗。他们的帮扶行动,感动了当地很多人。
诗歌朗诵急需与主题诗歌结合
据朗诵会主持人、嘉铭之声俱乐部负责人、著名朗诵艺术家嘉铭介绍,社会出现朗诵热,近几年,有500余人参加他组织的朗诵培训和活动。在本次朗诵会上,成立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钟山韵音乐诵读艺术团。
“钟山韵”,一方面展现古都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魅力,另一方面要用声音诵出生命的美好和优雅的旋律。
他说,诗歌朗诵急需好的诗歌作品,需要能引起社会共鸣的主题力作,这次成立的钟山韵音乐诵读艺术团,将成为扬子晚报《诗风》周刊诗歌诵读基地,一起举办像本次朗诵会这样的主题诗歌朗诵活动,为社会进步出力。朗诵团愿意到一线去,到田间地头,为普通百姓朗诵。
12月23日扬子晚报A6版面刊登内容
编辑:龚学明、束向红(特邀)、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