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长三角9个万亿级城市,江苏有5个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9 17:46:00

图为发布会现场 徐兢摄

9 月29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三场—“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主题新闻发布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长三角地区现有9个万亿级城市,江苏就有5个;长三角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24.7%。

江苏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沈剑荣介绍,江苏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整个长三角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21.1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3.1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24.7%,相当于四分之一,2024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万亿元,占长三角总量的41.3%。长三角地区9个万亿级城市,江苏有5个。

江苏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融合,共建长三角实验室网络,组建两批24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立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持续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等平台建设。加快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动苏州与上海16项深化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落地,共建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和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进高水平协同开放,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持续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发展能级,加快推进沪渝蓉、通苏嘉甬等高铁通道建设,揭牌成立环沪、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携手优化宜居宜业环境,联合实施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太浦河省界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Ⅱ类以上;联合推进医保跨省结算提质扩面等一体化实事,创新打造“长三角招聘专区”,203个政务服务事项、78个居民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和“一卡通用”。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连续7年保持II类,生态岸线占比从58.3%提高到64.5%,长江两岸发生了“沧桑巨变”。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和水生生物保护区退捕禁捕任务,退捕渔船和渔民数量占全流域的将近20%,物种资源密度明显回升,“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的活动范围拓展至整个长江江苏段。积极推进沿江产业绿色转型,着力推动全省化工、钢铁、煤电等传统产业焕新,依法关停取缔沿江“散乱污”企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促进沿江地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全省累计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4个,数量占长江经济带省份总数近1/3。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长江江苏段以占全线1/7的航道里程,承担了70%的运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作用持续发挥,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2.4万公里,约占全国1/5,“水运江苏”建设驶出新质效。南沿江高铁等项目陆续通车,北沿江高铁正在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江苏”跑出“加速度”。同时,随着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全省已建成过江通道20座,区域互联互通迈出新步伐。

围绕“共商、共建、共享”,奋力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走深走实。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规模,开展“江苏优品行全球” “江苏品牌产品丝路行”等贸易活动,加快培育具有江苏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带。今年1-8月,江苏对共建国家进出口1.91万亿元、增长10.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高至49.9%,也就是将近一半。持续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建设苏锡常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城市,培育苏豪集团、徐工集团等龙头企业,搭建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7家境外园区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6万个。大力推进陆海通道建设,累计建成亿吨大港10个,开通外贸近远洋航线共89条,全省9个运输机场全部实现一类口岸开放,获批建设连云港—徐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密切深化丝路人文交流,累计与共建国家缔结友城153对,总量居全国前列,每年吸引共建国家近3万名学生到江苏留学,派出医疗队救治受援国患者1000多万人次,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交给江苏的一项重点任务,“十四五”以来,江苏共安排对口支援协作资金340余亿元,组织实施对口支援协作项目8000多个,新增选派干部人才超1600名。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有力,建成“致富路”“暖心屋”“幸福桥”等一系列民生微实事项目,打造“苏医生”“苏老师”“科技小院”等工作品牌,助力1万多个脱贫村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协作合作更富成效,助力西藏拉萨“净土产业”、新疆伊宁纺织产业、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帮助陕西安康打造“世界毛绒玩具新都”,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不断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功能,印发实施宁镇扬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南京、苏锡常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以政策创新赋能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加强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2024年,扬子江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6.7%。加力打造沿海地区新增长极,我们锚定十大海洋产业链,深入实施海洋产业特色园区、涉海科创平台、龙头领军企业“123”引培工程。去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9万亿元,同比增长5.9%。同时,一体推进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和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徐州经济总量占区域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0%以上,跨行政区合作发展不断深化。加快培育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生产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和宿迁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去年江淮生态经济区优良天数比达85.6%,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8家。持续深入开展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坚持以共建园区为载体,催生出无锡连云港商业航天火箭“南建北射”等一批创新实践。苏南与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值缩小到1.8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到1.80,是全国区域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持续提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视频: 徐兢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