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视频 | 禁渔期顶风作案还电击执法人员,洪泽湖非法捕捞案宣判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7 15:11:00

洪泽湖,作为江淮大地的母亲湖,以其广袤的水域和丰富的资源滋养着万物,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沿岸百姓。为保护这片水域的生态平衡,确保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国家设立了严格的禁渔期制度。然而,今年早春,在这片本应平静祥和的水域之下,却暗涌着一场触目惊心的非法捕捞与公然抗法风波。9月17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宿迁市宿城区法院获悉,一起涉及洪泽湖的非法捕捞案于近日宣判,三名被告分别受到法律的严惩。

禁渔期顶风作案,深夜电鱼暴力抗法

今年2月末至3月初,仍处于禁渔期的洪泽湖上并不平静。王某、张某、唐某三人趁着夜色掩护,多次驾船潜入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附近的洪泽湖禁渔核心水域。在这里,他们布下丝网,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还使用了瞬间释放高压的电鱼设备,高压电流所到之处,大小鱼种无一幸免。这些非法得来的渔获,被他们迅速转手卖给鱼贩子。短短半个月时间,三人就通过这种灭绝式的捕捞方式,牟取了7680元的非法利益。

3月24日深夜,张某和唐某再次铤而走险,驾着船,带着电鱼设备,鬼鬼祟祟地摸进了他们自认为的“老地方”。高压电流再次无情地刺向湖水深处,可这一次,等待他们的不再是肆意捕捞的“好时机”,而是江苏省洪泽湖渔政监督支队的执法人员。

面对执法人员的出现,张某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手持电舀,与执法人员对峙起来。他情绪激动,甚至推搡、殴打执法人员。在激烈的冲突中,一名渔政执法人员不幸落水,另一名执法人员遭受电击伤并出现脑震荡症状。最终,张某、唐某二人被执法人员制服。现场查获的非法渔获物令人触目惊心,鲫鱼、鲤鱼等高达255.55公斤。

庭审现场揭真相,三被告终获刑

这起在禁渔期顶风作案的案件,是对渔业资源的直接掠夺,三名被告人必将面临法律的严惩。2025年8月14日上午,被告人张某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妨害公务罪,被告人唐某某、王某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在案发地洪泽湖水域宿城区中扬镇公开开庭审理。

公诉人指出,被告人张某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期使用禁用的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又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应当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妨害公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唐某某、王某同样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期使用禁用的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应当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庭审中,被告人张某表示,在遭遇渔政执法人员时,因害怕想逃跑,所以才暴力抗拒执法。随后,公诉人就指控的犯罪事实向法庭出示了发破案及归案情况说明、现场勘验笔录及照片、价格认定结论书、证人证言,被告人张某、唐某某、王某的供述与辩解、妨害公务现场录像等证据。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结合渔获重量、种类、捕捞的方法,指出认定非法捕捞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生态修复费用的依据,要求判令三名被告人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生态修复费用33072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三被告人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期用的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告人张某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其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对于公诉机关指控三被告人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及被告人张某构成妨害公务罪,罪名成立,予以支持。

最终,法院判决如下:被告人张某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犯妨害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两罪合并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被告人唐某某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被告人王某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法院对检察机关要求三被告人因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向省级媒体赔礼道歉及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同时予以支持。

庭审亦是普法课,守护生态共担当

江苏省洪泽湖渔政监督支队的唐建表示:“电捕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明令禁止的毁灭性捕捞方式。高压电流所到之处,大小鱼种几乎‘断子绝孙’,对渔业资源和湖泊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难以估量,且不可逆。禁渔期实施电捕,性质尤为恶劣。”

该案主审法官、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叶春花也指出,洪泽湖水域在每年的2月1日到6月30日属于禁渔期,设置禁渔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水产品生长和繁殖。本案中的被告人明知洪泽湖正处于禁渔期,却潜入水域采用网捕或电力方法非法捕捞,数量达到几百公斤,已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告人张某为妨害公务逃避检查,采用电舀击打渔政执法人员,导致执法人员受伤,其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故对张某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以及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此次将庭审安排在洪泽湖水域附近进行巡回审判,现场有100余名群众进行旁听。通过这场庭审,不仅让违法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更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共同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视频: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