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数说乡村丨90后同框50后,“村播”传出好声音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6 19:06:00

这边90后的村支书简单开场后,那边50后银发族就用乡音介绍土特产,二人合力,半个多小时,直播间卖了22单,销售额500多元。这就是陈卞村人人尝试乡村主播的日常。

90后刘涛是江苏省兴化市大垛镇陈卞村党总支书记,也是一名红色主播。这两年,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村播”的队伍中来,一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一边感受数字技术为乡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苏货直播”解锁流量密码

在陈卞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刘涛手持手机,穿梭于稻田蟹塘间,拍摄短视频的身影,时不时还能听见村民们热情的招呼“小刘支书又来拍视频啦”。

六年前,刘涛初任村支书时,陈卞村知名度不高,优质农产品缺乏品牌和销路,只能低价卖给中间商。“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关键是缺一个让外界看见陈卞村的窗口。”于是,90后的刘涛将目光投向短视频平台,试图通过镜头展现乡村生活,为农产品打开新销路。

刚开始做视频时,刘涛处处“碰壁”,半分钟的短视频能折腾两小时,点击量却常常过不了百。如何把流量、粉丝量提上去?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给了刘涛很大的帮助。这是由省互联网行业党委和省互联网协会主办,传授新农人实践实操技能的公益课程。

经过短视频运营、直播技巧、电商思维等系统化培训后,刘涛渐渐摸到了门道,短视频账号“小刘支书”迅速成长,视频播放总量突破1000万次。2023年夏天,在得知镇里蓝莓滞销后,刘涛变身主播连续20天每晚直播两小时,助销蓝莓近6000斤。“很多需求都直接找到村里,求购2000斤蟹苗、几万块葡萄的都有。”刘涛表示,短视频+直播让更多人了解陈卞村,订单也就直接找上了门,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销售达百万。

“银发主播”共享数字生活

用数字流量撬动共富增量的同时,刘涛不忘带着村里的老人共享数字生活。“乡村振兴是全村人的事,一个都不能少。” 刘涛表示,老人们都很乐意参与短视频拍摄和直播,他们只是缺少接触新事物的机会。

去年,刘涛发出“银发主播”招募令,手把手教村里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拍摄短视频、直播带货,帮助乡村老人提升数字意识、增强数字知识素养。

年过古稀的顾林山是首批学员。“之前,我跟着小刘支书一起直播,半个小时卖了22单,有500多元呢!”顾林山笑着对记者说,像这样的直播,每次他也有差不多50元的收入。在顾林山的笑容里,满满的都是乡村老人拥抱数字生活的获得感。

为积极推动数字生活的普及,陈卞村打造了直播室、睦邻室,免费提供WIFI、电视、直播场地供村民使用。“数字技术不该是年轻人的专利。”刘涛说,他们村70岁的大妈都在刷抖音,助力“银发族”乐享数智生活,也是新农人的使命和责任。如今大垛镇已有近40名“银发主播”,大垛镇更成为“苏货直播新农人行动示范镇”。

AI技术赋能素养提升

从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的参与者,到变身“红色主播”,再到“银发主播”招募者,刘涛的故事是江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一个生动缩影。

记者了解到,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在全省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已累计培育6.1万名农村电商人才,成为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重要抓手。前不久,“苏货新农人”APP上线Deepseek新农人语言大模型,更是为新农人开展互联网营销活动提供了AI能力。采访过程中,刘涛向记者实操展示了如何通过“苏货新农人”APP与Deepseek完成对话的全过程。

“请写一个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动陈卞村蟹苗销售的方案。”只见刘涛在“苏货新农人”APP内设的Deepseek新农人语言大模型功能中输入这句话,不到一分钟后,Deepseek便给出了包括拍摄内容、平台发布、电商销售等内容解决方案。

“苏货直播培训对我和陈卞村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刘涛所言,90后的他能与村里的50后银发族同框直播,正是得益于数字素养的提升。未来,刘涛希望更多的新农人能参加这样的培训,以“数”为笔,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新图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晨晔 王梦晓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