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阅读建筑⑤ | 浦口火车站:朱自清《背影》中的时代记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3 11:07:00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1918 年的冬天 ,即将去北京上学的朱自清在火车站与父亲离别 ,写下了这篇 让人久久回味的散文《背影》。散文中的 这座车站正是南京浦口火车站。

曾经的南北交通枢纽见证了哪些历史?

浦口火车站始建于 1911 年,由英国建筑师设 计。1914 年,火车站站房主体大楼及附属建筑竣 工并交付使用。关于浦口火车站的故事,还得先从津浦铁路说起。在风云激荡的晚清时期,始建于 1908 年的津浦铁路, 仅仅用了 4 年多的时间就实现全线通车,是清代修建速度最快的铁路。铁路全线共长1023 千米,纵贯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是当时清政府借款建成的最长的铁路,它取代了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运输的“主动脉”。

浦口火车站正是津浦铁路的南端终点站,是这条联通南北“大动脉”的重要交通枢纽。

作为连接南北的交通要冲,浦口火车站见证了关于南京的诸多历史时刻: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迎灵仪式从这里开始。 1929 年 5 月 28 日,运送孙中山先生灵柩的火车经津浦铁路从北平运抵浦口火车站,盛大的接灵仪式在此举行,后经浦口码头过江,最后灵柩安葬于中山陵。

浦口火车站见证了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 年,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最后时刻,渡江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同志和陈毅同志由合肥到达浦口火车站,两人一同登上了渡江第一船“京电号” 过江进驻总统府,迎来南京解放的曙光......

中国唯一完整保存民国特色的百年火车站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南京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浦口火车站客运功能暂时停止;1985 年,为减轻大桥的负担,浦口火车站再次恢复客运,并于1997年更名为“南京北站”。21 世纪后,随着大桥交通能 力的扩容,浦口火车站在 2004年正式停运。

在百年发展过程中,浦口火车站虽历经多次维修,但因其建筑结构坚固,整体保存质量较好。火车站主体大楼、售票处、月台和雨廊 等都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主体大楼为盖着红色屋顶的米 黄色三层楼房,月台、伞形长廊为 典型的英式风格建筑,连接着轮渡 码头的灰蓝色的双柱拱形连廊也颇 具特色,充满异国风采,既庄重肃 穆又色彩活泼。

百年前,火车站是这一带最高 大的建筑。坐在缓慢行驶的绿皮火车上,从窗户远远地看到那幢盖着 红色屋顶的米黄色三层楼房,就知道快到南京城了。

百年火车站历史建筑群变身历史风貌区

浦口火车站停用后,火车站及周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 2017 年就被列为南京市工业遗 产类历史建筑,《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也随之出炉。

历经岁月变迁,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的许多历史建筑面临“骨质疏松”等 问题,亟待修缮。如建于 1930 年代的大马路 15 号建筑,曾经是家喻户晓的浦益饭店,楼上是住家,楼下是店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老饭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屋面渗水、油漆脱落等“病症”。

为呈现一个原汁原味的老浦口火车站场景记忆,2022 年,浦口火车站历史风  貌区启动了更新修缮。通过传统工艺的织补修复,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增设消防、 避雷网等现代设施,在保留历史感的同时,提高了老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围绕历史风貌区的新定位—— “全国重要的近现代水陆交通联运展示区,国家级铁路文化主题公园,具有 民国风貌特色、功能复合的时尚休闲街区”,火车站更新改造通过引入文博展示、创意书店、特色民宿等多元 业态,生动再现车站“老场景”。

百年前的浦口火车站,每当汽笛声响起,南北客运在此汇集,便是近代南京最热闹的地方。百年后的浦口火车站,随着老车站保护利用的持续推进,不仅成为时代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南京滨江风光带中的重 要节点,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来源: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视频拍摄/剪辑:陈金刚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