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内蒙古女儿自驾1600公里送六旬母亲认亲 ,高邮文旅送上温情“大礼包”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2 19:59:00

“弟弟,我终于见到你们了!”5月22日,江苏省高邮市高邮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66岁的赵俊华紧紧抱住弟弟泣不成声。这位来自内蒙古包头的“国家的孩子”,在女儿两天疾驰1600公里的护送下,跨越半个多世纪终于回到故乡。团圆现场锣鼓喧天,数十名志愿者以鲜花和歌舞迎接这场来之不易的团圆,而高邮文旅部门特别准备的“家乡味道”大礼包和国有景区半价的优惠政策,更让这场重逢充满了南北两地特有的温情。

团圆现场


团圆现场

女儿两天自驾1600公里护送母亲回家

“弟弟,我终于见到你了!”5月22日上午,江苏省高邮市高邮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上演了一场感人至深的亲人团聚。来自内蒙古包头的66岁“国家的孩子”赵俊华,终于见到了日夜思念的两个弟弟。刚一见面,她就抱住弟弟激动得泣不成声,“这些天一直在哭,每天以泪洗面,嗓子都哭哑了,现在要靠吃药才能说话。”

团圆现场,高邮阳光志愿协会寻亲服务团的志愿者们用腰鼓队、舞蹈队的暖心表演,为这场跨越千里的团圆增添了喜庆氛围。志愿者杨凤荣动情地说:“赵俊华不仅是高邮的女儿,更是包头市首位成功寻亲的‘国家的孩子’。我们特意准备鲜花、红色横幅和锣鼓队,就是要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她回家。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祝福,更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宣传,让更多寻亲者看到希望,帮助更多离散家庭重获团圆。”

“内蒙古养我长大送我回家,扬州高邮锣鼓喧天接我回家。”5月21日下午6点,夕阳为高邮披上金色外衣,赵俊华在女儿于静的陪伴下,完成了这场跨越1600公里的归途。当赵俊华乘坐的车辆缓缓驶入视线,志愿者们早已拉起鲜红的欢迎横幅,欢快的锣鼓声顿时响彻云霄。

车刚停稳,去年已在当地找到亲人的“国家的孩子”梁引梅便手捧鲜花快步迎上前去,其他志愿者也纷纷献上精心准备的花束。面对这热烈的欢迎场面,赵俊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六十六年了,我日日夜夜都在盼着这一刻,今天终于回家了……”她哽咽着说道,声音里满溢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思念与感动。

团圆现场

团圆现场

“母亲最爱自驾看风景,我们特意开车来,就是想让她一路见证从草原到水乡的变化。”于静握着方向盘的手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这位孝顺的女儿不仅载着母亲,还精心准备了内蒙古特产作为见面礼。两天疾驰中,赵俊华始终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絮絮讲述着往事。“母亲兴奋得睡不着,我也毫无倦意。”于静笑着说,“方向盘每转一圈,就离母亲的根更近一些。”

在公安机关和寻亲志愿者帮助下圆梦

20世纪50年代,10万多名各族儿女支援包钢建设,退伍军人赵景山积极响应投身其中。1962年,赵景山与妻子沈秀兰在包钢医院收养了“国家的孩子”赵俊华。自此,赵俊华投入草原的温暖怀抱,成了包钢职工,在包头扎根成长。养父母相继去世后,她对血脉亲人的思念悄然生长。

赵俊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直到养父母离世都没有寻找家。2024年10月26日,她参观包头市“国家的孩子——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时,在朋友的帮助下加入包头市 “国家的孩子” 微信群,通过基因检测和DNA比对,确认其老家就在江苏扬州市高邮市。谈及寻亲过程,志愿者杨凤荣回忆道:“我们在寻亲群中注意到赵俊华的老家锁定高邮地区,在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的技术分析下,锁定了疑似家庭。志愿者们不辞辛劳,挨家挨户走访核实,最终帮助赵俊华圆梦。”

在高邮老家,赵俊华原本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如今64岁的四弟王其金向记者透露,家中的大姐和二姐已相继离世,现在老家只剩下他和小弟两人相依为命。谈及失散多年的三姐,王其金动情地说:“父母生前常说,1960年,三姐当年是被爷爷带到上海后走失的。得知消息后,他们踏遍上海街头四处寻找,却始终没能找到。临终前,父母还再三嘱咐我们一定要找到三姐。”

这些年来,兄弟两人从未放弃寻找,但始终杳无音信。令人欣慰的是,爱刷短视频的五弟王其海看到许多寻亲成功的案例后,主动到公安机关采集血样入库。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竟让失散半个多世纪的姐弟最终得以重逢。

团圆现场


团圆现场

南北两地上演跨越时空的爱的奔赴

活动现场温情涌动,包钢集团工作人员作为赵俊华的“娘家人”,为她刚刚相认的两位弟弟送上了包钢集团画册和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工作人员热情地发出邀请,希望两位弟弟和家人能到包钢集团参观交流,亲眼看看姐姐赵俊华奋斗的地方。作为包钢职工,赵俊华的工作生活本身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包钢作为工业长子,历来是各民族职工共同奋斗、团结互助的大家庭。赵俊华与高邮弟弟的亲情故事,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氛围的自然延伸和生动体现。

“感谢内蒙古市民把高邮的孩子养育得那么好……”在赵俊华的团圆仪式现场,高邮特地准备了“文旅大礼包”。高邮农文旅集团文旅运营公司副总经理赵宝霞说:“我们向所有内蒙古市民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来到我们高邮做客。内蒙古所有市民凭身份证可以在高邮的国有景区享受门票半价优惠政策,内蒙古65岁以上市民免费。对所有高邮籍‘国家的孩子’,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土特产品大礼包,里面有咸鸭蛋、董糖等,欢迎他们回家品尝高邮的味道。”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研究二处处长宋立志全程见证了赵俊华与亲人团聚的感人时刻。他深情地向记者讲述:“20世纪60年代初,3000名南方孤儿跨越千里来到内蒙古草原,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在草原母亲的无私哺育下,这些孩子健康长大。如今他们大多已年近七旬,而现代DNA技术为他们架起了寻亲的桥梁。”宋立志特别提到,研究室已搜集整理了150多位“国家的孩子”及其亲属、志愿者和公安民警的珍贵口述史料。此举不仅是保存这段感人至深的历史记忆,更是要让后人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书写着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壮丽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视频剪辑 庆苗苗


校对 陶善工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