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进院校、企业深度协同 产教评融通照亮就业之路
来源: 人民日报
2025-09-28 08:34:00
早上8点20分,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2022级服装设计与品牌策划五年制班的陈诗诺来到教室等待上课。
“这门课是服装设计和版型技术,老师是企业导师,教我们服装3D设计。课堂中的设计如果被采用还会有奖学金。”陈诗诺告诉记者。
50分钟的课堂时间过得很快,3D虚拟制版、AI效果绘制、时尚成衣拍摄……“学习中,我接触到服装设计行业最新的技术、潮流与企业的要求,对未来就业更有信心了。”陈诗诺说。
今年7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4部门印发《广东省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提出聚焦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需求,打造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为劳动者特别是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初次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全周期服务。
相关院校、企业深度协同,服务青年更好就业。
院校“微专业”课程改革,对接发展新需求。
“以往,部分传统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和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不够高。”广州市技师学院副院长陈实说,“因此我们结合工学一体课程加强微课程建设,每年各产业系递增1—2个新专业。”
“微专业”课程改革以“主专业+辅修模块”为路径,加强校企协同育人,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我们原来有一批汽车交通类专业的同学,就业已经往飞行器方向转变,学校提前换道进行专业建设,将竞赛、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融合。”陈实说。
“订单班”等培训,让人才与岗位更适配。
在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广东鼓励相关企业拿出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学生学徒培养。一方面,让企业深度参与产业人才的教学、实训等培育环节;另一方面,也让青年群体能够直通优质就业岗位。
今年夏天,贵州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杨亚军进入链主企业广州工控集团下的孚能科技“订单班”实习,在产教评一体化培训中锻炼技能,获评职业技能资质。“我已初步掌握岗位所需知识,后续将进一步锻炼技能。”杨亚军对未来很期待。
来到广州希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产教评共享实训基地内,面向供应商和院校的人才培训正在进行。“作为一个新工种,培训还原了真实的服装质检工作场景,通过培训后我可以快速上岗。”“服装质检员”在培学员黄诺拉说。
在库卡机器人实训现场,产教评一体化试点培训班100多名首期试点班的学员,学习机器人结构以及功能、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系统运维等课程。据了解,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可以直接签订跟岗实习协议,实现“无缝”上岗。
以赛促练、以赛促培,助力人才长远发展。
“在备战大赛过程中,我学到了编程这一新技能。”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机械行业选拔赛光电技术项目参赛选手林家乐说,新技能未来可以在灯光设计师、调光师等岗位上发挥作用。
“参加技能竞赛对我的实操能力有很大提升。技能与工作接轨,能够更好对接日后的岗位,为我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智慧安防技术项目参赛选手林威说。
“广东大力支持职业技能竞赛,注重业务生产技能,以赛促练、以赛促培,将企业岗位标准融入竞赛标准。通过竞赛直通渠道,打破学历、资历等限制,助力职业发展跃升。”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6月,《广东省“技能照亮前程 人才赋能产业”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广东将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持有者150万人次以上。
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目前,广东已遴选171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了比亚迪、格力、小鹏汽车、库卡等一批制造业企业成为产教评链主企业,共同建设一批产教评共享实训基地,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培训模式,不断深化产业需求、教学培养、人才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