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技能赋能、劳务对接,苏青协作让“大通护工”走进长三角

来源: 现代快报

2025-09-08 17:45:00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文/摄)“冲奶粉要用温水,抚触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9月5日,现代快报记者随江苏“三个专项”工作组采访团,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护工产业发展基地看到,多名来自当地的妇女正专注地练习着婴儿护理动作。专注的动作里,满是对“技能改变生活”的憧憬。这份憧憬的落地,离不开南京市雨花台区与大通县的对口协作之力。近年来,两地在产业共建、就业帮扶等领域深度联动,让协作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大通护工产业发展基地 

   练习婴儿护理动作 

  在大通护工产业发展基地内,一台智能化一体化终端机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不久后将覆盖大通县20个乡镇。终端机界面简洁明了,“护工要培训”“护工找工作”“客户找家政”等功能一键直达,群众只需扫码操作,就能完成培训报名、岗位对接,实现“家门口学技能、指尖上找工作”。

   智能化一体化终端机 

  “这些智能化设备的技术支持,还有‘全生命周期照护’的理念,都是从东部学来的。”大通护工产业发展基地负责人娄欣介绍,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南京雨花台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还协助基地聚焦母婴护理、托育照料、医疗护理、家政服务、高原康养、失能康复6大领域,以“专业赋能、科技驱动、人文关怀”为核心,构建现代化照护服务体系与技能培训基地。

   托育照料用具 

  “南京的康复专家常来青海交流,我们的护工跟着学、跟着练,把先进的护理知识和服务理念都学回来。”大通护工助残康复驿站负责人王永斌说,这种“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模式,让大通护工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也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从青海湖畔的实训基地,到秦淮河岸的就业岗位,“大通护工”跨越千里的成长之路,离不开苏青协作的深度赋能。

   展厅展品 

  今年以来,大通县以“大通护工”青海品牌建设为核心抓手,创新打造结业即上岗的闭环发展模式。如今,“大通护工”的影响力已走出青海:不仅亮相南京劳务品牌推介会,还成功进驻江苏省第一人民医院等优质服务市场,将“高原匠心”注入长三角。同时与江苏南京、山西吕梁、广东惠州等地的品牌企业、社会机构签订劳务协作协议,依托就业创业服务联络站、护工实训基地、护工之家等平台,打通劳务输出“绿色通道”。

   儿童感觉训练教室 

  越来越多的大通护工,散布在各地的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公司、家政公司、月子中心等,为需要的人群提供服务。一组数据见证成长,“大通护工”劳务品牌影响力与带动力持续增强,累计带动就业近万人,从业人员超8000人,月均收入4000元左右,品牌效益日益凸显,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妇女增收的重要力量。

  “我们和南京市雨花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通过电话、邮件及时对接工作、解决问题。同时还联动北京‘天鹅到家’、江苏‘好苏嫂’、山西‘吕梁山护工’等省内外标杆品牌,依托其资源优势解决护工技能提升、就业输出等问题。”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就业服务局局长代国仓介绍,今年以来,从江苏省企业用工信息中筛选出100余家适合本地劳动力的企业,举办4场东西部协作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岗位896个,达成就业意向835人。针对“大通护工”技能提升需求,还结合南京企业用工特点定制培训课程,邀请东部专家团队来大通授课,计划9月开展护工能力提升培训,将围绕驿站管理规范、服务技能升级、责任落实机制等内容展开,进一步为“大通护工”赋能。

  
  编辑:范文静
校对:张静超
  点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