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MM三人行|在银幕之中向师者致敬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0 17:07:00

教师节来了,让人想起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那片被知识点亮的大山。张桂梅老师带着女孩们走过的崎岖山路旁,野花开了一茬又一茬,记忆里那些曾站在讲台前的身影,早已把 “师者” 的模样,刻进了时光。 

 

又到山花烂漫时

剧里的张桂梅,总在晨光熹微时就站在女高校门口,看着女孩们攥着课本奔跑,眼里的光比山间朝阳还亮。她为了让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顶着寒风翻山家访,鞋底磨破了就换双胶鞋,嗓子哑了就含颗润喉糖;为了让学生们安心备考,她把食堂的饭菜盯得仔细,把宿舍的被褥晒得松软,连女孩们生理期的红糖水,都记得比自己的药还清楚。影视剧将这些 “看不见的付出” 搬上屏幕,让观众意识到,教师的责任从来不止 “传道授业”,更有 “护佑成长” 的重量。

影视剧中的教师形象,是对现实里 “师者” 群体的凝视与致敬。从《山花烂漫时》里扎根大山的张桂梅,到《放牛班的春天》中用音乐点亮迷途少年的马修,再到《心灵捕手》里唤醒天才内心的桑恩,这些荧幕形象以不同的姿态,将教师的责任、温柔与坚守具象化,最终跨越屏幕,在现实中激起层层回响。影视剧里的教师形象,就像一束光照亮了现实中教师群体的坚守,也唤醒了人们对 “师恩” 的感知。

影视剧对教师的呈现,也需警惕 “过度美化” 或 “刻意煽情”。真正有力量的创作,从来不是把教师塑造成 “神”,而是展现他们作为 “人” 的挣扎与坚持:他们会疲惫,会迷茫,却始终在 “放弃” 与 “坚守” 的选择里,偏向后者。这种真实的力量,才能让荧幕与现实形成真正的呼应,让 “尊师重教” 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理解与尊重。从荧幕到现实,教师形象的传递,本质上是一场 “精神的接力”:让师者的微光,在荧幕与现实里,永远明亮。张楠 

 

一颗闪闪发光的育人之心

许多年后再回忆学生时代,才会意识到三尺讲台上的老师给后来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众多青春校园题材的影视剧中,《追光的日子》这部以教师郝楠和青云中学14班的学生们为主角展开的电视剧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郝楠不是传统印象中严肃刻板的教师形象,他非常风趣,充满喜感,看着放荡不羁,会和学生们打趣玩笑,但他和所有的好老师一样,面对学生有一颗真挚热忱的心。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他与班上的学生从互不理解到惺惺相惜,最终这群憧憬未来的少年向他敞开了心扉,郝楠也全力托举他们奔向各自的灿烂人生。

在郝楠身上,我们能找到曾经自己最喜爱老师的身影,他主张有教无类,让学校取消了按成绩排号吃饭的规矩,平等的对待所有学生。专业素质也十分过硬,教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他还是一位十分贴近学生视角的老师,当学生面临问题陷入迷茫时总能够站出来为学生指点迷津,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天下教师千千万,他们的教学方式不同,性格脾气各异,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闪闪发光的育人之心。沈昭 

 

乡村教师的故事应“被看到”

近年来,一批校园题材影视剧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教师形象,这其中,电视剧《春风化雨》以乡村教育为创作背景,讲述了教师在艰难环境中如何坚守教育理想、致力于学生成长的动人故事,更描绘出一幅幅充满奉献、爱与希望的生动画卷。

剧中的乡村教师安颜由佟丽娅饰演,当时她正在为电影《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里的角色做准备,但看到《春风化雨》剧本塑造的安颜一角,她有一种直觉:“不演这个角色,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机会。”佟丽娅的父母都是老师,她此前的愿望也是成为一名老师,所以她与安颜有很多共情、感动和似曾相识的地方。

坚韧、有力量、扎根乡村教育的安颜带给了学生们安全感,当学生遇到经济困境,甚至在社会上遭遇不良诱惑时,安颜的每一次挺身而出,都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

剧中的故事情节触动了观众们的心弦,也将乡村教育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通过戏剧手段呈现,让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偏远地区默默奉献的教师们的崇高精神,极具话题效应。很多观众点赞表示,乡村教师义无反顾地投入教育事业,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特别强烈的热情,这样的故事应该“被看到”。  孔小平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