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中国水墨的现代呈现实验,“呓墨·墨异”邀请展倒计时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8 10:22:00

由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主办的“呓墨·墨异——第三回水墨的新意邀请展”现已进入倒计时,即将于9月21日结束展览。本次展览集合了崔振宽、贾浩义、丁观加、朱振庚、朱松发、杜大恺、程大利一批优秀现代中国水墨艺术家,为观众带来传统笔墨与当代语境相遇的思考。

近些年金陵美术馆通过举办“水墨的新意”系列展持续探讨传统水墨在当代语境下的蜕变与新生,获得业界鼓励。本次展览秉承前二回学术脉络,由七位语言成熟、个性鲜明的水墨艺术家加盟。这七位参展艺术家虽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早就驾驭了传统笔墨的“十八般武艺”,但他们积极投身先锋艺术实践,做“笔墨当随时代”的弄潮儿,既保持了水墨的文化根性,又融入当代审美意识,呈现了独具特色的“水墨的新意”。

崔振宽,以焦墨丈量山河的艺术“老兵”,年逾九十依然以枯笔探索深耕,心无旁骛。他的画面山骨峥嵘,仿佛洪荒初开的混沌之力,在抽象与具象之间重组水墨结构。“狂放”是其一生修为的厚积薄发,传递着西北大地的坚韧与艺术精神的不朽。  丁观加的笔墨是江涛谱写的乐章。他一生执着于水与墨彩的表现,打破了“水墨为上”的旧约,大胆融合墨与色,构图充满动势,刻画出水波万顷的韵律感。他以水墨提纯自然之象,让观者听见大江的咏叹,在巨幅山水中触摸永恒的流动。贾浩义的“非常大写意”创造了水墨界的重金属轰鸣。他以浓墨巨块劈砍宣纸,骏马在其笔下变为速度与力量的纯粹符号。他以神驭形,用饱满的生命力直指精神内核,将东方大写意推向充满现代张力的新高度。老兵不死,墨魂长存,他的艺术生命已成为永恒。朱振庚擅变形却从不逾矩,即“解形但不解构”。他在民间艺术与文人画之间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寻找“形感”的真义。他让水墨与重彩厮杀,在变形中拷问真实。那些扭曲的面孔,恰是时代幕布后的灵魂造影。朱松发以枯笔焦墨立足画坛,开拓了山水画的新貌。黄山松石在他笔下不再是秀逸的文人雅物,而是质朴厚重的“天下第一奇山”。他一生都在追求的“一味霸悍”,于大黑大白中书写性情,将新安画派的文脉转化为现代焦墨体系,在画坛上留下了独特印记。杜大恺在平凡物象中守护诗性。作为清华美院的资深教授,他以理性拆解水墨,笔下那些乡村房屋、电线杆等平凡之物因此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他革新的水墨语言,如静水深流,凝练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程大利的山水,走的是沉潜内敛之路。他潜心于千年笔墨传统的同时却又不泥古,以“静、慢、淡”的笔意追寻其精神。他笔下山水,初有南方的潇洒灵秀,后经西北苍茫滋养,终归于浑朴厚重之境。

“呓墨·墨异”是对这七位艺术家精神内核最精准的注脚。“呓墨”,如一层氤氲的薄纱,笼罩着整个艺术探索的历程。它捕捉的是创作时非理性的、直觉的、梦境般的表达状态。“墨异”,是回荡在水墨道场中的破壁之音。这里没有循规蹈矩的程式,没有温驯迎合的笔墨。本次展览自7月18日在金陵美术馆开展以来备受观众好评,当前展览进入倒计时,期待更多对中国水墨艺术感兴趣的观众观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