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书画情侣的翰墨因缘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8 22:33:00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佳节又到七夕,星河之上的静桥佳会令人神往,而人间江南,亦曾有几多才子佳人,他们以笔墨为媒,以艺术作舟,共同找到灵魂的栖息之所,书写艺术史上的一段段佳话。
曹贞秀小楷
方婉仪画兰花
小楷成就一段爱情
在苏州,有一对因书法而结缘的艺术夫妻——王芑孙与曹贞秀。他们的故事,堪称“以书联姻”的佳话。
王芑孙是清代苏州府长洲县人。他出身于江南闻名的科举世家,先祖王鏊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然而与先祖开挂般的科场人生相比,王芑孙的仕途却十分坎坷。他先后参加了五次乡试、六次会试,历时二十五年之久,却始终未能进士及第。乾隆五十三年,乾隆皇帝巡幸天津,开召试之典,王芑孙才得以“钦赐举人出身”。然而在接下来的会试中,他依然屡试不第。
屡试不第的经历让王芑孙萌生退意,而这时,他遇到了曹贞秀。
曹贞秀,字墨琴,号长洲女史,安徽休宁人。她出身书香门第,能画梅,工书法,尤其擅长小楷。
王芑孙与曹贞秀的父亲曹锐相识,同为落魄文人,二人惺惺相惜。在得知王芑孙丧偶多年后,曹锐将长女曹贞秀介绍给他。王芑孙犹豫之间,曹锐随手拿出一页宣纸给他看。纸上清秀的小楷字体瞬间吸引了王芑孙,使他对曹贞秀心生爱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姻缘。
王芑孙十分欣赏妻子的才华,他在为曹贞秀的别集《写韵轩小稿》所作序言中称其“以书称于世人”。曹贞秀擅长小楷书法,其传世之作也多为小楷作品。王芑孙曾得意地写道:“墨琴终日写《兰亭》,小楷能摹《砖塔铭》。朝士商量争购取,冷金装拓上围屏。”
乾隆五十六年,王芑孙将历年所作并夫人贞秀之作以次编录,题为《楞伽山人初集》。曹贞秀的书法成就获得了当时文坛的广泛认可。书法大家刘墉对曹贞秀的书法多有褒奖之词,在为曹贞秀所书的《花蕊夫人宫词百首》所题的跋中写道:“花蕊夫人《宫词》,警拔不及王建,而婉约多风,亦自可传。此书劲健尘韵,庶几坡公所云小楷清绝,规抚欧也。”刘墉还亲手为她题写“写韵轩”斋号。
叶廷琯在《鸥波渔话》中评价曹贞秀为清朝“闺阁第一”,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在中国古代,小楷是文人士大夫科举从政、治学为文的基本手段,是一种最为常用和实用的字体。曹贞秀作为一介女流,能够获得如此高的书法成就,实属难得。
王芑孙虽历经科举打击,壮志不酬,但晚年能与爱妻诗书契合,相知相守,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清·周笠《曹贞秀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董琬贞画群仙祝寿
他们以诗画寄情
“折得岭南梅,忆著江南雪。君到江南雪一鞭,可是梅时节。画了一枝梅,没个谁评说。抵得家书寄与看,瘦似人今日。”常州才女董琬贞的这首《卜算子》,清丽婉约中见深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远方夫君的深切思念。
董琬贞,原籍江苏常州,她的祖父董潮擅长诗文,亦善绘画,是当时嘉禾文坛“八子”之一。董琬贞自幼受祖父诗文书画影响,工诗词、擅书画。
汤贻汾,多才多艺,诗、书、画俱佳。他出生于今常州,后随父母去福建。十六岁因袭云骑尉世职,官至浙江副总兵。
两人婚后,情感甚笃。据文献记载,一年寒冬,董琬贞思夫心切,便画了一枝雪梅,并在画上题了那首《卜算子》词,寄给远在九江为官的汤贻汾。
除了绘画寄情,董琬贞还曾写《寄汤贻汾书》,文中写道:孟浩然有南山归卧之诗,孔稚圭有北山招隐之文。山南山北,即君与妾鸿光唱随之地也。况钟阜云深,蒋岩林密,泉清泉浊,可以栖迟,何必向软红尘里求生活哉?
晚年,汤董隐居南京鸡笼山下,筑“琴隐园”以自娱。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金陵,汤贻汾赋绝命四十言,投池殉身。此时董琬贞已离世四年。
扬州才女方婉仪与罗聘也是一对佳偶。方婉仪自幼随父与姑母方颂玉学习诗画,少年时即小有名气。十八岁时,她嫁与“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为妻。
罗聘以画鬼闻名,被誉为“扬州八怪”的殿军。尽管罗聘艺术造诣高超,但家境贫寒。方婉仪嫁入罗家后,生活十分清苦。然而,这对艺术夫妻却能在粗茶淡饭中寻得乐趣,整日吟诗作画,自得其乐。
可惜天妒英才,方婉仪四十八岁就不幸去世。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为其撰写墓志铭,其中评价道:“万卷梅花,一卷白莲,其画也禅,其诗也仙……”
这些江南书画情侣的故事,跨越数百年时空,依然闪烁着动人的光芒。他们不仅是生活伴侣,更是艺术知音和精神同道。
如今,他们的作品被收藏在博物馆中,他们的故居还保存在当地,他们的故事被记载在史书里,他们的精神则融入了江南文化的血脉中,成为这片土地上永恒的文化记忆。七夕之际,漫步在江南的古街小巷,或许还能感受到他们留下的文化气息。
臧磊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