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剧场到烟火市集,文艺茉莉在扬州寻常巷陌绽放时代芬芳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9 19:23:00
夏夜的扬州市江都区,一缕茉莉清香随风浮动。8月15日晚,“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在江都区万达广场上演。摇着蒲扇的老人、怀抱稚子的父母,从四面八方聚拢,共享一场跨越年龄、职业、地域界限的文化盛宴。
今年以来,扬州满城弥漫茉莉芳香,“茉莉花开”系列演出让艺术与生活交融。从名家名团到基层院团,从专业剧场到烟火市集,这朵承载时代气息的文艺茉莉,在扬州寻常巷陌绽放出时代芬芳。
三朵“茉莉”各绽芬芳,浸润生活
8月15日19:30,演出在唢呐齐奏《欢庆锣鼓》中火热开场,这个曾两度登上央视的经典节目,以激昂的旋律瞬间点燃全场。“唢呐声一响,感觉全身的细胞都跟着活跃起来了。”市民王女士兴奋地说。而后,扬州清曲《悠悠运河柳》的别样风情、舞蹈《年年有余》的灵动欢腾、木偶绝活组合《千变万化》的神奇、柔术表演的惊险与优雅、相声《欢声笑语》的妙语连珠,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欣赏自己喜欢的节目。
取材于生活的创作更显力量,江都扬剧团根据本地退伍军人李彬真实事迹编排的《十八个爸妈一个儿》,让街坊邻里看到了“身边的榜样”。压轴登场的扬剧《郑板桥》选段“归客”由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得主李政成领衔演绎,其精湛的唱腔和身段演绎出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戏迷们连连叫好。
“太精彩了,能在现场看到全省这么多优秀节目、名家演出,值了。”戏迷陈阿姨几乎举起手机全程录像,“机会难得,拍下来随时想听再听。”
当晚,由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演出的“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乡镇巡演走进仪征市大仪镇,一场融合传统韵味与现代风采的综合性文化活动热闹开演。演出之外,大仪镇还发放了“茉莉花开”活动调查问卷,现场收集居民文化需求和建议。
好作品如清泉,终须流向最渴盼的土壤。“今年,我们重点开展的是由江苏省文旅厅、江苏省文化馆和扬州市委宣传部分别牵头的‘三朵茉莉花’文化惠民活动。”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副所长熊传奇介绍。
这也是“茉莉花开”系列演出在扬州的生动缩影:“茉莉花开”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携高雅芬芳,精选国家级、省级获奖作品,融合地方特色节目,形成一张囊括戏剧、舞蹈、音乐、曲艺等多门类的“艺术菜单”,让阳春白雪润泽寻常巷陌;“茉莉花开”全省优秀文艺作品乡镇巡演则化身轻盈信使,融合省内院团和文化馆群文资源,深入各乡镇开展演出;“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扬州文艺院团专场演出深扎扬州沃土,深耕社区非遗传承,通过“院团+社区”结对机制,按需定制节目单,让扬剧的婉转、曲艺的韵味、木偶的奇巧、歌舞的灵动,在基层土壤扎根发芽。
更妙的融合,在烟火升腾处
舞台上的精彩被观众拍成短视频,相关话题播放量迅速攀升;台下观众自发点亮手机,星光摇曳成河,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已然消融。而更妙的融合,在烟火升腾处。
8月8日晚,广陵区沙头镇“广沙夜市”上,灯火璀璨、人潮如织。“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清曲千家唱 雅韵万里行”扬州清曲进基层巡演在此开场。烤串的香气、冰镇沙头西瓜啤酒的清凉、舞台的华彩、鼎沸的人声与群众发自心底的笑语,交织成最具幸福感的夜间交响曲。“本来是陪家人吃东西,竟遇上这么精彩的演出,看看、逛逛、吃吃,快活!”夜市上,村民李先生说。
当晚,在扬子津街道宝龙广场,“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扬州经开区“点亮经彩”专场演出同样精彩。扬剧的悠扬腔调、木偶书法的绝技、瞬息万变的川剧变脸、流沙在指间跳舞般幻化的沙画……舞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席地而坐的孩子,眼中映着文艺光华。扬州经开区以“茉莉花开”为纽带,精心规划四季文艺脉络,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让“点亮经彩”的文化品牌照亮寻常生活。
8月14日晚,“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暨2025年邗江区“剧说核心价值观”百场戏曲镇村行走进古镇瓜洲。演出中,传统戏剧、现代小戏聚焦百姓生活;展览区,瓜洲非遗铁锅展,解码厨房里的“老物件”百年匠技密码;互动体验区,剪纸、投壶、蹴鞠,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自文艺直通车行动开展以来,邗江区整合优质资源,结合地方特色,致力非遗保护传承,以“文艺+”赋能乡村经济。
从欣赏到传承,文化惠民更育人
文化惠民,更深远意义在于价值的传递与心灵的塑造,将观演的热闹升华为育人的清泉。扬州市木偶研究所突破“单向输送”,推出“学校点单+院团接单”模式。学校按师生需求选择剧目,院团通过问卷调研精准调整节目单。《东方白鹳》中“候鸟变留鸟”的生态主题,化作孩子们心头绿色的种子,《铁道小飞虎》的红色基因,成为热血澎湃的德育课堂。
演出结束并非终点,更是传承的起点。增设的木偶工坊、非遗讲座,将惊叹转化为亲手触摸的体验。“过去只在电视上看木偶戏,现在演员就在眼前变魔术。”在人偶互动环节中,孩子们兴奋难抑。据统计,“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扬州市木偶研究所专场演出已演出近百场,足迹遍布城乡,惠及百姓超2万人次,学校公益演出订单需求激增44%。
在仪征“夏日晚风集”,木偶剧《神奇的宝盒》成为孩子们欢乐与美德的启蒙课堂;在经开区施桥镇,《贵妃醉酒》的古典韵致与互动节目《戏耍佛珠》同台献艺,三代观众在传统与创新中各得其乐;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东方白鹳》巧妙嵌入“博物馆遛娃”热潮,连演6场。木偶文创产品“西游取经小分队”毛绒杖头偶,巧妙融合杖头木偶技艺与毛绒玩具产业,西游师徒萌趣盎然。它摆上案头,既是艺术,也是教具,更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伴——传统非遗以最亲切的方式融入新一代的生活。
通讯员 王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