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倒木到流明:“见微知著”的译林少儿生态科普活动亮相上海书城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6 21:41:00
8月15日,在上海书展的热烈氛围中,一场以“从倒木到流明:‘见微知著’的少儿生态科普”为主题的图书分享活动,于书展分会场上海书城福州路店成功举办。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不仅吸引了上海本地的亲子家庭,更有来自贫困山区的师生专程组团前来参加这场科普盛宴。
此次活动聚焦译林出版社旗下子品牌小译林推出的少儿生态科普图文书《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和《流明:谁把星星藏了起来?》,由两本书的译者、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何文珊,上海辰山植物园研究员王西敏作为嘉宾分享,通过生动的对谈与深度解读,向青少年读者传递生态保护的理念,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欲。
王西敏以轻松的问题开启活动:“我们身边有什么有趣的动植物?”全场热情瞬间被点燃,小观众踊跃举手回应。当听到有孩子分享“山林里倒下的树干上长着蘑菇和苔藓”时,王西敏笑着点赞:“你已经发现了‘倒木的秘密’!”他顺势引出核心议题:“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微生境,比如倒木;而人类活动,比如灯光,也在悄悄影响着它们——今天的两本书中就藏着这样‘以小见大’的自然智慧。”
谈及两部作品,何文珊说:“提到野生生物,我们总以为它们在遥远的荒野,其实它们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找到它们的‘家’。倒木和夜晚,就是观察野生生物的绝佳窗口。”
关于《一木倒,万物生》,她深入阐述道:“这本书以‘倒木’这一微小生境为切口,揭开了森林生态循环的宏大规律。大家可能觉得倒下的树是‘废物’,但死去的树干并非生命的终点,而是新生境的起点。它们是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为苔藓、蘑菇、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提供栖息地和食物,就像一座热闹的‘生命舞台’,上演着自然循环的奇迹。这种‘死亡孕育新生’的智慧,正是从最细微的自然现象中提炼出的生态真理,是科普,也是生命教育。”
说到《流明》,她重点聚焦城市夜间生态:“城市里的野生物种早已适应了人类环境,甚至有物种适应了灯光。但对更多生物而言,夜间光源是巨大的挑战。比如,迁徙鸟类依靠星光导航,却可能被城市灯光误导;刚孵化的幼海龟本应循着地平线的自然光爬向大海,却可能因街灯而偏离方向。‘流明’是衡量光通量的单位,看似只是一个物理概念,这本书却以它为钥匙,打开了城市夜间生态的大门,让我们意识到:一盏灯的亮度、一个光源的角度,都可能影响某些物种的生活,乃至生存。这部作品从日常现象中发现生态关联,讲透了‘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自然’的大命题。”
王西敏结合当下流行的夜间自然研学活动进一步延伸,何文珊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活动的最后,王西敏总结道:“保护行动就藏在日常行为中:明智使用灯光、让草坪多些自然物种、保护树林里的倒木……每个人都能成为守护者。”
此次活动以“见微知著”的理念串联起自然细节与生态保护,正是小译林科普出版宗旨的生动实践,不仅让《一木倒,万物生》《流明》两本书所传递的知识深入人心,更让读者感受到“细微行动改变生态”的力量。一位小读者说:“以后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树林里观察倒木,晚上也会记得提醒家人关掉多余的灯。”带队的老师则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看到,科学不只在课本里,更在身边的一草一木中,太有意义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