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㉕|淮阴八十二烈士墓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5 17:57:00
刘老庄是苏北淮阴一个普通的村庄,8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与日军殊死相搏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从此使这个村庄与铁军的一个连队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荣光联系在一起。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八十二名指战员为掩护刘老庄当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从拂晓达黄昏,面对一千多日伪军的疯狂扫荡,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英勇顽强的击退敌人五次冲锋,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在烈士牺牲的地方,淮阴人民当天收殓了烈士的忠骸,乡亲们扛来了门板,拖来了芦苇席,拿来了土布,含着热泪,把烈士们残缺的遗骸细心放好。有位老人哽咽着说:“这些孩子啊,大多数来自北方,生前他们回不了家乡了,我们就把他们头朝北摆放吧,让他们的英灵能够早日回到家乡。”在入殓遗体的时候,乡亲们在墓穴旁边放了一个小碗,每抬入一名烈士,就在小碗里放一颗玉米粒子,最后,整整82颗。三天后,淮阴人民为八十二位烈士举行了公葬,并筑起了一座三丈高的土墓,墓碑上写着 “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八十二烈士公墓”。
3月29日,十九团在郑潭口小学院内召开了追悼大会,隆重悼念为国捐躯的战友。同时,将四连在刘老庄抗击日军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向上级写了报告。从地方武装抽调82人补入三师七旅十九团,重新组建了“新四连”。为弘扬烈士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新四军三师党委将四连命名为“刘老庄连”,并将3月18日定为八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日。
1947年,烈士墓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1955年淮阴县委、县政府重建了八十二烈士墓,墓身座东朝西,墓体用钢筋水泥浇铸,呈塔状,高8.2米,象征82名勇士,墓碑正面上嵌红色五星,大理石上雕刻着时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同志再题的墓铭“淮阴八十二烈士墓”。当时李一氓身在海外,因国外很少找到毛笔,李一氓便用筷子裹上棉花题写了墓铭。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的题词是:“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副师长张爱萍的题词是:“八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多,美名万古传”。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受到了八路军总部和新四军军部领导的高度赞扬。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指出:“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八十二烈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他还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肯定:“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讲话中称赞,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
撰稿人:陈晓波
以上资料由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提供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