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健身团队风采展示丨靖江市人民公园太极拳指导站:以拳会友 爱暖人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6 12:54:00
近年来,全省各地民间健身团队蓬勃发展,成为基层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的重要载体,为讲好基层体育故事,展示健身团队风采,江苏省体育总会特别策划了“民间健身团队风采展示活动”。让我们一同走近民间健身团队,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热情,共绘“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幸福图景。
同心共建太极家庭
靖江市人民公园太极拳(健身气功)指导站于2006年2月成立,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指导站设站长1名、副站长2名,配备国家级、省级的裁判、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教练员共二十余人。目前登记在册的队员共98名,其中包含31名专业表演人员。站内最年长的队员卢秀珍阿姨出生于1945年,最年轻的季霞出生于1979年,三十多岁的年龄差,让这个集体充满了以拳会友的温暖氛围。
专业尽责的带头人,是太极大家庭不断壮大的核心动力。站长刘萍萍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重点负责对外交流、队员拳技培训和备赛培训。两名副站长均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叶熀宝负责党小组工作,并组织送太极文化下基层活动;沈玉仙则负责场地和设备管理。负责人经常与队员开展谈心活动,注重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对队员家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关心、帮助,队员间团结互助蔚然成风。
阶梯训练循序渐进
每天固定的晨练时段,教练员都会在场耐心指导新学员,并根据大家的基础和进度分为启蒙、初级、中级和中高级四个层级,形成阶梯式的训练体系。学员每天的训练时长保持在1.5小时,内容包括健身气功八段锦,杨式、陈式、孙式太极拳以及功夫扇、太极剑等器械。启蒙组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初级组重点练习杨式八式和24式简化太极拳,中级组在套路难度和动作复杂性上再上台阶,重点学习32式和42式竞赛套路,而中高级组则加入器械训练,对动作衔接和整体表现提出更高要求,力求达到行云流水、娴熟自然的境界。
长期以来,这种科学分组和坚持不懈的训练方式,不仅让学员们进步更快,也让团队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30多人,成长为如今的98人,健身运动的氛围也越发热烈。同时,指导站还经常走出公园,把太极文化送到农村、社区、机关、企业,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欢迎和一致好评。送太极文化下基层活动触角延伸广,影响覆盖面大,为推动靖江市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切磋中提升技艺
凡是省内组织的传统武术和健身气功类比赛,靖江市人民公园太极拳指导站都积极参加。多年来,团队在赛场上屡获佳绩:2024年在江苏省第二届淮海经济区武术大会上斩获二等奖;在泰州市每年一度的传统武术比赛中,团队也多次获得一等奖。
奖项固然是莫大的荣誉,但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在备赛与参赛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在切磋中提升了技艺。为了保证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团队每年都会针对省、地市级比赛进行系统备赛,首先挑选技艺水平较高的队员进行重点培训,再通过队内比赛的方式筛选出优秀队员,进入强化训练阶段。这种层层选拔、循序提升的模式,不仅锻炼了个人,也带动了整个团队水平的提高。
把太极送到更多人身边
太极运动不止在练习场传递,更在志愿活动中生根发芽。靖江市人民公园太极拳指导站专门成立了公益志愿服务队,无论是市里的各类体育活动,还是在社区的文明实践中,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站点常年开展的太极拳、健身气功公益培训影响面大,受众多,每年通过公益培训流动到社会面的人数达百名之多。
站点还与靖江市阳光社工事务所保持长期合作,把太极融入更多社会公益中。扶贫济困时,他们伸出援手;健身指导时,他们传授方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中,他们也始终在场。点滴行动,汇聚成光,这份力量既让更多人受益,也让团队成员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靖江市人民公园太极拳指导站,不同年龄的人因太极而结缘,在切磋中增长技艺,在交流中收获友谊。二十年来,他们不仅在公园中展示风采,更将太极运动送到社区、乡村和赛场,让这份“动中有静”的力量惠及更多人。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