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发布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全国残疾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速达6.3%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7 13:18:00
10月25日,第十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以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为主题,为不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注入崭新动力。论坛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南京大学联合主办。
![]()
会上,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一系列成果发布。过去五年,我国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残疾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托养照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的网织得更密、底兜得更牢;推动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残疾人生活品质和发展能力有了新的提升;不断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康复大学建成并正式招生,科技创新显著提升了残疾人生活质量,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有力更扎实的支撑。2021年到2024年,全国残疾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速达到6.3%,每年考入高等院校的残疾大学生超过3万名,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东京和巴黎残奥会上实现了“五连冠”“六连冠”。
在江苏,多年来,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始终与时代脉搏同步,与江苏发展同向,与残疾人群体同心。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庆祖杰介绍,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0—16岁残疾少年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免费救助,率先建成较为完备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率先实行残疾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免费教育,率先全面推进以残疾人之家为平台的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并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在残疾儿童医疗保障方面,江苏减轻残疾人医疗费用负担,推动将儿童孤独症康复纳入门诊特殊病种管理,让更多残疾人及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将听力语言康复、儿童助听器、电子耳蜗使用对象从0—6岁残疾儿童调整为0—14岁。目前,江苏现有559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每年康复救助残疾儿童3.5万名。
如何让科技发展造福更多残疾人?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孙慧峰表示,助残领域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应用场景,智能轮椅、智能仿生手、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等,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应继续加强助残领域重点科技研发,围绕残疾人需求,开发更多先进适用的创新产品,在科技力量加持下,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介绍,今年7月,南京大学正式成立脑机接口研究院,这一战略新兴产业将有助帮助残疾人实现平常的交流和行动,让科幻片中的场景加速照进现实。
今年8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建设的意见》。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郑桐森介绍,《意见》积极引导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推广残疾人友好就医服务理念,完善无障碍环境和各项制度措施,优化残疾人就医流程,落实便利残疾人就医举措,提供合理就医便利,切实改善残疾人就医体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统筹处处长薛鑫表示,人社部门每年会同中国残联举办就业援助月活动,集中为残疾人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等知识体系,深入推进个人创业,优化经办流程,强化政策协同,为残疾人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在职业培训方面,面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助力残疾人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并开发更多适合残疾人的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扩大残疾人教育培训资源供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