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哈萨克斯坦小伙爱上连云港:中国的跨境电商又快又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0 18:01:00
“这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做面包很好!”在中哈(连云港)国际物流基地,哈萨克斯坦小伙阿金汉自豪地说。阿金汉是中哈(连云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曾在北京学习商贸管理的他,毕业后来到这个沿海城市,成为中哈经济交流链条上的一份子。他说,通过中哈物流,中国顾客吃到了哈萨特斯坦的特色小麦,而哈萨克斯坦的朋友们,也为中国制造着迷。记者了解到,2014年,依托中欧班列,该基地正式启用。2025年上半年累计开行班列467列,过境业务量占全国的40%。
阿金汉推荐哈萨克斯坦的小麦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新闻中心主任杨开林告诉记者,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1992年从连云港发出了第一列国际班列,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中欧班列。第一列中欧班列的目的地就是哈萨克斯坦哈拉木图,到现在为止这条陆桥已经开通运行了33年了,累计运输超过了139万标箱。
阿金汉说,从哈萨克斯坦来到中国,他很适应中国的环境,“像连云港这座城市,生活节奏不快,海鲜很好吃,生活在这里很舒适。”此外,中国高效便捷的跨境电商让他印象深刻,“中国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制造的,通过中欧班列发往很多国家,在国外能买到中国的汽车配件、建筑材料、纺织品等。例如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可以借由国际物流基地发往韩国、东南亚。在中国网上购物很方便,往往几天就到了,我觉得中国的物流、跨境电商都做得非常好,很发达!”
展厅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好物
连云港海关驻港区办事处物流管理科副科长 刘芸良告诉记者,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个落地的国际经贸合作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稳定开行6条中亚、中欧精品班列线路,实现了对中亚地区主要城市的全覆盖,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枢纽。
中欧班列经过的国家展示
今年以来,基地加大对货源市场的开拓力度,首次采用“一箱到底”模式推进哈萨克斯坦小麦过境运输,依托“铁公联运”模式开行了首列光伏专列,形成了小麦、棉纱、铁合金、钾肥等特色货源专列运输,为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保障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连云港海关采取了诸多举措,例如开发应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货物通关状态在线查询、创新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班列过境集装箱“船车(站)直取”监管模式等,保障班列持续健康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视频 摄制 张冰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