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穹”:“星球大战”死灰复燃?
来源: 中国航天报
2025-05-26 16:06:00
5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发布了代号“金穹”的下一代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目标是在3年内实现该系统“全面运转”。外界认为,这是美国首次明确将在太空部署武器,企图全方位提升导弹防御作战能力,堪称一项重大战略转变。
美国官方发布“金穹”系统示意图。
此前,1月27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打造下一代导弹防御系统——“美国铁穹”。后来,为了避免与以色列“铁穹”系统混淆,进一步彰显威慑力,该系统被更名为“金穹”,目标是应对新型弹道导弹、高超声速武器、先进巡航导弹以及下一代空中威胁。
美国军方透露,“金穹”受到广泛积极响应,短时间内收到360多个方案,涉及新型传感器、通信加密技术、天基系统技术等,以及更加宏观层面的概念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美国厂商提出了天基拦截方案,包括在太空中部署动能杀伤武器和激光、粒子束等定向能武器。例如,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天基“智能蜂群”概念计划部署上千颗小卫星,组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驱动的卫星网络,必要时通过动能撞击拦截战略导弹,提供从助推段到中段的导弹防御能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金穹”试图全面整合、升级美国现役导弹防御系统,构建多层次、多维度防御体系,包括传统陆基/海基防御网、天基预警探测网、太空拦截器和非动能武器等,争取实现覆盖敌方战略导弹从发射前到助推段、再到中段/滑翔段和末段的全过程拦截,保护对象包括美国本土、前沿部署部队和盟友、合作伙伴等。
自“金穹”计划概念出台起,各国媒体就频繁将其与20世纪80年代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对比,称其为“星球大战2.0计划”。两者确实存在相似之处,当年“星球大战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太空部署大量卫星和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等定向能武器,拦截苏联战略导弹和航天器。虽然当时美国事实上没有技术实力和财力完成“星球大战计划”,但相关科研工作有效促进了美国尖端技术进步,同时将苏联拖入了更激烈的军备竞赛,成为苏联经济衰退乃至解体的“导火索”之一。
如今,美国大张旗鼓地规划建设“金穹”系统,其底气源自长期以来在军事航天和导弹防御领域的“深耕厚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发展,美国已在本土、亚太、欧洲等地区部署了导弹防御系统,构建起了多层次拦截、一体化运行的全球导弹防御作战体系,并根据国家安全与军事需求,不断调整导弹防御体系建设思路,先后提出了“导弹防御系统2.0”架构、“导弹挫败”战略、“四段五层”防御概念等理念。
“金穹”系统拦截威胁示意图。
“金穹”延续了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一贯建设思路,重点关注三大领域建设:在预警探测领域,注重加快部署导弹预警、战略通信指挥星座,包括“高超声速和弹道目标跟踪空间传感器层”项目、“扩散型作战空间架构”监视层等;在拦截武器领域,重点开发针对敌方战略导弹发射前和助推段的拦截手段,比如分布式天基拦截器,还针对敌方战略导弹飞行中段和末段,完善部署陆基/海基动能拦截弹,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非动能拦截武器,近年来又针对新一代洲际导弹、高超声速武器等威胁,谋求提升快速、精准拦截能力;在供应链领域,鉴于新一代导弹防御体系的高技术水平和空前复杂性,努力提升各种支援系统和后勤物资运转的安全性和抗风险韧性。
尽管美国官方雄心勃勃地宣称,“金穹”系统的目标是“击落美国上空来袭的每一根针”,但其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不容忽视。
首先,外界分析认为,美国官方严重低估了“金穹”的建设成本。目前,该计划由美国太空军太空作战部副部长负责监管,预期整个系统将耗资1750亿美元,拟在下一财年国防预算中拨付250亿美元启动资金。但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整个系统未来20年内耗资将达到8310亿美元。甚至有专家根据近年来美国军方战略项目成本上涨规律,预测“金穹”的总成本将达到数万亿美元。
其次,过高的成本和技术难度很可能延误“金穹”的建设进度。外界普遍认为,“金穹”计划在3年内“全面投入使用”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大概率只会具备有限的或初始功能的作战能力。
那么,“金穹”能否有效防御高超声速武器、分导式多弹头再入飞行器等新型威胁呢?由于美国军方对新一代洲际导弹、高超声速武器相关技术并未充分掌握,无疑增大了防御系统的研发难度。考虑到“金穹”规划的天基拦截器尚处于概念研究阶段,滑翔段拦截弹预计在2030年代中期才有可能服役,显然“缓不济急”。目前,美军唯一现实的举措就是加快“高超声速和弹道目标跟踪空间传感器”预警卫星部署,提升对高超声速目标的预警探测和稳定持续跟踪的能力。
再次,美国部署天基武器很可能将动摇国际法规和世界军控体系,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刺激其他国家加速推动太空军事化举措。为此,美国需要加紧游说盟友在政治上支持,甚至出资参与建设“金穹”,相当考验美国外交和战略博弈能力。
总之,随着“金穹”计划正式出台,相关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装备概念也会逐渐浮现,其深远影响将远远超过某些领域技术升级。美国以防御之名,行威慑之实,很可能给国际社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值得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