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

见证长三角一体化|“进一扇门,办两省事”记者探访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8 07:05:00

两省居民同说一方言、同赶一个菜市场、同逛一条商业街区,可谓“一脚踏两镇、鸡鸣闻两省”。这是江苏南京江宁区丹阳片区与安徽马鞍山博望区丹阳镇接壤处居民生活写照。2022年10月,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在此运行。今年4月,丹阳司法所、横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正式入驻。27日,扬子晚报记者来到这个街边小楼看到,这处集两省的公安、司法、便民服务一体办公,他们是如何服务边界群众,以及协调在生产生活中涉及两省政策、管理、执法等各类纠纷呢?

两地的公安司法协同办案、化解纠纷

记者来到丹阳片区及丹阳镇得知,两地共有10个村(社区)毗邻,户籍人口约8万多人,有的村庄两地居民高度混住。在街上可见“苏A”“皖E”牌照的车辆川流不息。沿街一幢带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正面的三楼挂着“两省一街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一楼挂着江宁区丹阳司法所;小楼的侧面山墙挂着“两省一街警务室”。在一楼办事大厅既有“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联合人民调解”,也有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办事窗口,两省的值班民警、联系方式、工作制度均挂在墙上。

江宁丹阳派出所民警王子怡告诉记者,目前常驻警力7名,其中江苏丹阳派出所4名、安徽丹阳派出所3名。“两地民警在一起办公,最大的好处是让群众避免两头跑!”王警官说,有一次丹阳片区接连发生盗窃事件,作案手法雷同,怀疑是同一人所为,在侦破案件过程中,两地警方信息共享很快抓获盗窃嫌疑人。为进一步深化两地政法系统的融合,2023年10月,新建南北两镇联合司法调解大楼。2025年4月,丹阳司法所、横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正式入驻;横溪巡回法庭将于年内入驻。江宁区横溪街道还积极联动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总结“江宁—博望一体化联巡联处联访工作法”,统筹两地民辅 警、城管、网格员等,建立起一支50余人的江宁—博望一体化巡逻队(省界联合巡逻队),不断延伸省界共治的触角。

两地司法共同调解多起纠纷

早在2021年4月,在南京市司法局倡议下,博望区司法局与南京江宁区司法局共同成立“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2022年2月,依托江宁区司法局丹阳司法所挂牌成立“江宁博望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跨省两地基层司法行政资源,实现跨省边界法治业务一体化全覆盖。

丹阳司法所副所长邓舒匀告诉记者,安徽丹阳镇董塘村历来由南京江宁水务集团铺设供水,也由其收缴水费。村民孙奶奶与两个儿子生活有矛盾,提出分户分水表,工作人员上门安装新水表后发现孙奶奶户籍属于安徽省,告知其应向马鞍山的水务公司申请水表分户,然而客观情况是马鞍山的水务公司没有铺设供水线路,无法供水,自然无法给孙奶奶分户。去年12月2日,孙奶奶来到苏皖两省一街综治中心求助。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博望区的司法所,两边约好相关部门一起商量,认为孙奶奶的事情解决不好会引发同类纠纷。最后,江宁水务和两地司法所共同勘察现场,确定水管水表排放位置,帮孙奶奶解决了问题。

联合调委会调解“两地婚姻”的纠纷

男子刘某是安徽博望区丹阳镇居民,早年与江宁丹阳片区女子孔某结婚,并生下两个孩子,后来,两人因感情破裂,双方办了协议离婚手续,但离婚不离家,房子归孔某所有,两人均保留居住区,男方每月要承担孩子生活费。2023年,两人为生活费产生纠纷,孔某到一体化联合调委会申请调解。调委会受理后,组织双方调解,了解到男方因丢了工作加上染上赌博恶习,经济拮据,没能及时供给孩子生活费。调解员分别从民法典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最大化保护未成年人,对双方释法明理,最终达成和解。男方同意每月支付两个孩子生活费1500元,并对房屋所有权进一步明确。

据了解,在此设立的两省跨边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还征集跨省边界群众立法民意8条,开展边界涉企合规指导服务15次,基层联合执法5次,办理涉及两省群众法律援助案件30件,提供跨省监狱服刑人员与家属远程会见80次,处理边界信访案件2起,调处边界纠纷200余件,为两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028余人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