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星光好老师第二季⑥】南京致远初级中学孙念军:遵循成长规律,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4 17:47:00
【开篇语】
师者如光,微芒亦能致远。在南京建邺的教育“星空”,闪耀着许多星光好老师,他们用热爱和坚守,用专业与智慧,点亮学子的成长之路。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示建邺教师风采,即日起,“星光建邺第二季·新时代好老师”将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少年志融媒平台、建邺教育发布陆续上线。
他是学生眼中风雨无阻的“校园守望者”,也是老师们心中搭建平台、点燃理想的“点灯人”。二十多年来,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书记、校长孙念军在建邺这片热土上,始终践行着“教育如农业”的朴素信念,用专业与温度,静待每一粒种子发芽、生长,让“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校园里最动人的成长答卷。
教育如农业
他用“适合的教育”浇灌成长
![]()
“教育就像农业。春播秋收有规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揠苗助长。”从教以来,孙念军始终坚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的发展规律,引领成长。
学生小乐(化名)曾一度沉迷网络,频繁出入网吧,不愿上学,与父母关系紧张。孙念军没有简单批评或说教,而是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成长方案”:在班级中为他设立专属职务,增强他的存在感与责任感;组织同学成立互助小组,协调各科老师给予他更多关注,传递温暖。渐渐地,改变发生了,小乐不仅积极融入了班集体,学业成绩、家庭关系也明显得到改善。“我们可能无法改变所有学生,但对个体而言,老师的一句关心、一次帮助,都可能成为照亮他前行之路的光。”孙念军说。
王进老师回忆,作为新手班主任,他曾为班级里的特殊学生发愁过,“孙校告诉我们,既要让孩子遵守基本规则,比如课堂纪律、完成基础作业,也要接受他们的不完美,适当放宽要求,多给语言上的鼓励。”这些具体的指导,让年轻教师少了迷茫,多了底气。
他的这份耐心也体现在日常校园里。“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清晨在校门口,总能看到孙校长的身影。”南京致远初级中学的吴璟晨同学说:“下雨天他会打着伞,笑着跟每个同学问好,哪怕只是简单一句‘早啊’,也能让我们暖一整天。”而新学期的国旗下发言,更成了大家的期待:“他会耐心地和我们聊 AI、聊电影这些新鲜事,还会告诉我们学校新增了图书角、运动器材等,让我们对新学期满是憧憬。”
安全如护盾
他始终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
2024年12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生命救援在南京致远初级中学上演。“我当时以为学生只是晃椅子摔倒了,走近才发现他脸色苍白、叫不醒。”班主任王进老师迅速稳住现场,并派学生飞奔至校医室求助。取送AED、联系家长、疏导秩序……7分钟,从倒地到救护车抵达,一场生命的接力在默契配合中完成。
“医院后来反馈,我们前期科学的急救措施为孩子后续治疗打下了关键基础。”孙念军感慨道。而这背后,是学校长期以来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从军训期间的全天急救培训,到每月一次的应急演练,从教师全员持证,到与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安全这根弦,我们从未松懈过。”
面对部分家长在教育中的困惑与无力,孙念军创新推出“家长专家团”,通过“家长互助”的方式,凝聚育人合力。学校先征集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难题,再邀请有专业背景的家长组成志愿讲师团。首期就有17位家长报名,涵盖心理咨询、法律、教育等多个领域。今年10月中旬,学校首期家长沙龙成功举办。围绕青春期沟通的主题,50余名家长踊跃报名。其中,一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家长结合真实案例,现场分享了很多实用技巧。“原来大家也有这样的烦恼啊”“这样的分享比单纯听讲座更管用”……听着大家的评价,孙念军表示十分欣慰。
平台如桥梁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建邺高级中学、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致远初级中学……在教育的道路上,孙念军深耕不辍,一以贯之地践行着“成就学生,点亮教师”。曾在怡康街分校共事的教务主任王恒朋回忆道:“我刚担任教学处副主任时,心里十分忐忑。孙校长看在眼里,不仅多次鼓励我,更是手把手地带我做教学质量分析,带着我一步步追踪、解读学生的学习数据。他的悉心指导,让我找到了方向。”
在致远初级中学,他着力搭建“致远圆桌”与“青年教师共同体”两大成长平台。每周三下午,教师们围坐一堂,畅谈教学困惑、分享实践智慧。“无论是哪个学科的‘致远圆桌’公开课,孙校长都会在场。他会从专业角度点评,更会站在学生视角进行提问,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建议。”王进老师表示,从AI赋能课堂到数字画布技术,聚焦前沿主题,大家在“青年教师共同体”边学边试,不断成长。
此外,学校还构建“双指导平台”,邀请省市教研员、特级教师进行点对点指导,全程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建校十年来,学校已有12名教师获评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面对教育变革,孙念军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坚持阅读,筑牢根基;坚持反思,加速成长;敢于尝试,拥抱变化;构建关系,守护成长。”在他看来,教育不仅要传承经典,也要面向未来。
如今,“遇见更好的自己”不再是一句校训,而是看得见的成长:学生从怯懦变得自信开朗,教师从青涩稚嫩变得成熟稳重。看着校园中奔跑的身影、研讨的画面,孙念军的眼中满是欣慰:“我相信,只要尊重规律、用心陪伴,每个生命都能在这片土壤中,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
通讯员 谢伟 肖云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少年志编辑 夏诗怡
编导 徐彬雯
视频 高一鑫 吴伟龙
视觉 范林珍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