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里的传承|盐城青少年组团观看《南京照相馆》:光影聚力,厚植家国情怀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7 22:58:00
银幕渐亮,光影漫过座席;小手牵大手,目光共同投向1937年的南京街巷。8月25日下午,由新华报业少年志融媒平台策划的《南京照相馆》青少年专场观影活动,在盐城市幸福蓝海国际影城举行,上百位青少年及家长共同沉浸于这场特殊的光影之旅。
映后微课
以“守护”为纽带,串联历史记忆与现实担当
“电影里的金老板为何冒死藏照片?80多年前的盐城,新四军如何守家园?今天的我们该怎么‘守护’内心的信仰?”映后微课中,盐城市亭湖区景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邹杰以三个问题为引,将《南京照相馆》的影像故事与盐城本土红色历史紧密相连,解读“守护”的多重意义:电影中,照相馆老板金承宗冒死藏匿有中国人笑脸的照片,视其为民族活着的证据;真实历史里,上海摄影师罗瑾等普通人也以朴素方式守护珍贵影像。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建立抗日根据地时,战士们平均年龄只有20岁。他们住的不是营房,是老乡家的柴房;穿的衣服补丁叠补丁,冬天还光着脚穿草鞋。但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却喊出了震撼人心的口号:“把鬼子赶出盐城,让老乡们能安稳吃顿热饭!”
邹杰告诉同学们,“为了所爱的人和事愿意付出努力的这份坚定,在80多年前,它叫‘勇敢’,是普通人冒死藏照片、战士用生命护家园;在今天,它叫‘责任’,是做好每件小事的坚持,是对身边人、家乡、国家的担当。”
映后回响
以“守护”为明灯,让少年在感悟中向上生长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十六字全称我必须记牢!” 盐城市京师实验学校学生李冠逸告诉记者,“国家曾因弱小受难,我们要好好学习、勿忘国耻,守护现在的和平。”学生陈慕瑄作为盐城红领巾讲解员,对影片中“老金全家拍全家福,幕布切换祖国大好河山”的场景印象深刻:“这让我想到‘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未来我要讲好红色故事,做新时代守护者。”学生王译玄则被影片人物的转变打动:“从畏缩求生到挺身而出,是家国情怀给了他们勇气。身陷险境仍护民族真相,这份对祖国与同胞的爱,令人肃然起敬。”
盐城市京师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朱爱玲表示,影片中普通民众对安宁的向往、面对苦难的坚韧,是极具温度的教育素材:“这些内容能让学生跳出宏大叙事,从个体视角触摸历史,明白和平不是‘天降礼物’,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朱爱玲介绍,学校准备通过“历史与和平”主题班会,发起“给未来的一封信”征文等活动;还将由老师补充影片历史背景,帮助学生“读懂”历史背后的深意。让学生不只是“看过”电影,更能真正“读懂”历史背后的重量,让对和平的珍视成为心底的力量,陪伴他们成长。
线上线下联动
《南京照相馆》观影微感悟正在征集中
据悉,此次观影活动是光影里的传承·《南京照相馆》青少年融媒推广系列活动之一。该系列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现场观影、微感悟征集、主题分享及历史现场实践打卡等形式,鼓励孩子们走进影院观看影片后,以文字形式记录内心感悟,也可以重走历史现场,用照片打卡今昔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见证不能忘却的历史・《南京照相馆》青少年观影微感悟征集活动现已在少年志APP上线。与传统征文不同,本次征集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打破限制,例如,学生可写下“给影片主人公的一封信”,通过跨时空对话向影片中的英雄致敬;可结合片中童谣元素创编“和平童谣”,用童真笔触诠释新时代的和平理念;也可抒发对历史教训、民族觉醒、和平价值的理解与思考等。
过程中,少年志融媒平台将精选部分作品,在见证不能忘却的历史·《南京照相馆》青少年融媒推广专区进行展播推广,让“珍爱和平、珍惜当下”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少年志编辑 丁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摄影/摄像 李想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