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一中实验这场心理讲座助力同学们高效学习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6 19:02:00
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月26日,周一晨会上,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南京一中专职心理教师吴煜姗为南京一中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分享了《给学习插上心态的翅膀》心理讲座,助力同学们在良好的心态中高效学习,快乐学习。
“作为每天与知识打交道的学子,我们是否曾思考过: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堂,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却各不相同?为什么有人能在挫折中愈战愈勇,有人却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期末将至,我们又应以怎样的心态迎接考试的挑战?”讲座开头,吴煜姗老师用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
吴老师介绍:“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心态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大脑的运作方式。当我们保持积极心态时,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区域会更为活跃,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提升记忆效率,促进学习动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当我们处于消极心态时,大脑功能受到压抑,创造性思维下降,学习效率可能降低50%以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考试焦虑的同学常常‘头脑一片空白’,而心态平和的同学往往能超常发挥。”
期末将至,在接下来备考迎考的这一个月里,同学们应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培养积极心态呢?吴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几个小妙招:
妙招一:培养心流状态。当我们投入地完成一件事时,会调动所有能力,进入忘我的状态,聚精会神,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就是“心流”状态。数据显示,经常体验心流的学生,学习心态更稳定,学习满意度更高。为了更快地进入心流状态,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明确、具体的短期目标,比如今天晚自习两个小时达成哪些任务,周末这一张试卷预期多久完成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左顾右盼,不思前想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聚焦在当下,可以用计时做题、同伴监督等方式让自己消除干扰,及时了解效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能体会到平静、稳定、自我掌控的感受。
妙招二:打败“消极小声音”。遇到挫败时,我们脑子里经常有一个“消极小人”在说:“你不行!”“来不及了!”“你不是学习的料”等,这样的话听多了难免让人垂头丧气。这时,我们要学会用“积极对话”替换它。我们可以把“我不擅长数学”换成“我只是目前尚未掌握这个知识点”,把“我肯定考不好”换成“想要考好我还需要多复习几个重点”,把“这次又失败了”换成“这次我发现了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多用这种积极的成长型心态,我们就会把挑战当作进步的机会,不畏困难,提升信心,推动我们的行动。
妙招三:用呼吸调节法给大脑按下“暂停键”。我们的身体和情绪感受互相联通,精神紧张时身体也会紧绷,放松身体以后情绪也随之平静。因此,当你被难题卡住心烦意乱或考试前心跳加速时,不妨先停下来,试试“4-4-8呼吸法”,即吸气4秒,屏住呼吸4秒,缓慢呼气8秒。下面,请你双脚略微打开站好,我们跟着视频来体验一下(播放视频约32秒)。怎么样,你的感觉如何?这个练习简单易行,大家可以经常试一试,通过呼吸放松身体,给大脑发送“安全信号”,平稳心态,缓解紧张状态。
吴老师表示,积极心态不是天生的,而是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练习越来越强。同学们可以在生活中不断摸索和练习,让好心态成为习惯,变得自然,最终练就受益终身的能力。送给大家一句话:“你不能控制风的方向,但可以调整帆的角度。”愿我们都能成为心态的主人,为学习插上翅膀,在人生的旅程中追风赶月,挑战自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