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评职称走捷径签“代办”协议无效,不仅有损失资金风险还有信用危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2 20:18:00

职称评审关系到职业发展,但需要一定专业技术水平,于是有些人想走捷径,轻信所谓代办机构的承诺,结果事没办成,还陷入法律纠纷。21日,南京江北新区法院公布了一起此类案件,法院最终认定涉及论文代写、代申报的职称代办协议无效,给试图“钻空子”的双方敲响法律警钟。

2019年2月,胡某与南京某咨询公司签订职称项目服务协议,约定某咨询公司为其提供职称评审相关服务,包括资料制作、论文发表、继续教育等,服务费合计35000元。协议还承诺,确保取得的职称证书正规承认、可查可验。签约后,胡某通过微信、支付宝向协议指定账户转账35000元,某咨询公司开具了收据,并组建微信群推进服务。其间,该公司要求胡某提供身份证信息、“我的南京”账号密码、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账号密码等,并于2022年8月为其提交职称评审申报,但申报状态始终显示“退回修改”。此后,胡某多次在微信群询问进展,该公司屡屡推脱。2024年3月,胡某要求退款,该公司依然推三阻四,无奈下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合同并返还35000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双方协议中明确约定某咨询公司提供论文发表3篇等服务,该公司存在为胡某代写论文的行为,并代为完成本应由其本人操作的申报流程,服务内容明显超出合理服务范围,违背公序良俗及人社部门职称评定要求。法院认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违背公序良俗。职称评审是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的评议和认定,申报人应自行提交真实材料,严禁论文造假代写、代为申报等行为。案涉合同违反学术诚信和公序良俗,也扰乱了人社部门职称评定工作的正常秩序,因此合同无效。最终,新区法院判决某咨询公司返还胡某30000元,驳回胡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职称评审是国家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严肃性、公正性直接关系到人才选拔的质量。部分机构以“包过”“代办”为噱头吸引客户,提供论文代写、代填申报材料、违规协调关系等服务,这些行为不仅违反相关规章要求,更因违背学术诚信和公序良俗,导致相关服务合同无效。对申报人而言,轻信“代办”不仅可能面临证书无效、费用损失的风险,若涉及材料造假,还可能被记入诚信档案,影响后续职业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评审政策,凭真实业绩和能力申报。若发现机构存在违规代办行为,可向人社部门或法院依法维权,切勿因“走捷径”陷入法律困境。

通讯员 胡培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