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思儿35年终圆梦 团聚现场号啕大哭:妈妈对不住你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3 07:24:00
扬子晚报网7月22日讯(记者 闫春旭)“儿啊,妈妈对不住你呀!”7月22日上午,在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张大姐抱着离散35年的儿子号啕大哭,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对儿子的亏欠。小何抱住妈妈,轻抚着妈妈的背,小声安慰道:“没事的妈,儿子这不回来了嘛,儿子不怪你。”团圆现场母子俩拥抱在一起,令在场的所有人哽咽不已。
贵州人张英今年55岁,童年充满坎坷,8岁时父亲离世,12岁时又失去了母亲。19岁那年,她和第一任丈夫一起生活,并于1988年生下了儿子何运军。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儿子半岁左右,丈夫离家去贵阳打工,留下张英和年幼的孩子相依为命。三个月后,村里一位大娘劝她出去打工,说能帮忙出路费。张英犹豫再三,最终把10个月大的儿子托付给他奶奶,跟着她踏上了远行的路。
两人几经周折最终来到了河北省。然而,等待张英的不是好工作,而是被拐骗到黑心工厂上班。她害怕极了,渴望回家的她托同村的人帮忙寄信给丈夫,请求他来接。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始终杳无回音。熬了一个月后,张英意识到,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于是,她趁着夜色偷偷逃走,四处辗转,几年后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并在这里安了家。
1991年,张英以回娘家的名义重返贵州。因羞愧和恐惧,站在前夫家门口的她迟迟不敢进去。她在家对面徘徊了两天,却始终没见到任何人影。最终,张英带着满心的失落返回了河北。十多年后,她再次回到贵州,这一次,她鼓起勇气去找儿子,但从邻居口中得知孩子早就丢了。
张英托人打听前夫的消息,想问出孩子的下落。然而从中间人得知前夫已经再婚,始终不肯透露他的联系方式。无奈之下,张英只能再次回到河北。此后几年,她再次回到贵州,想找到前夫问个明白:“我的孩子究竟去了哪里?是被人拐走,还是……”但始终无果。
前两年,张英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到科学寻亲,燃起了一丝希望。2024年2月,她第一次做了采血,可迟迟没有音讯。2025年2月,她在寻亲人浩浩的帮助下,回到贵州再次进行了采血。没想到,仅仅半个月后,她接到了等待了三十多年的好消息。张英激动地说:“我的儿子,终于找到了!不管他是否愿意认我,我只想知道,他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吃饱穿暖,有没有人疼他、爱他。”
林文起目前在江苏从事旅游行业,2018年成家了,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村里人都清楚这件事。由于养父母待他不错,就没太纠结身世。直到当了爸爸之后,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让林文起开始思考自己的根在哪里?
近两年,他的经济状况好转,已经有能力寻找亲生父母,也有能力同时照顾他们和养父母。2024年7年,他采集血样做了祖源分析,结果显示可能是来自贵州,但当时并未比对成功。今年初,他刷到了胡祥雨警官的视频,看到了许多寻亲成功的家庭,便向胡警官求助。
接到求助后,工作室民警远程指导林文起采集生物样本并及时按照工作室要求登记、送检。3月,民警对林文起的生物样本进行了祖源分析,结果显示其疑似贵州人。5月,在全省打拐专项比对会战期间,工作室民警胡祥雨研判发现贵州省遵义市公安机关采集的张英(女、贵州人)DNA信息与林文起高度疑似具有单亲亲缘关系。
工作室民警随即联系贵州公安共同开展调查。2025年5月底,川贵警方按照公安部指令要求再次采集双方当事人生物样本进行二次亲缘关系复核认定及核查反馈。6月10日,经全国公安机关打拐系统通报部确认:贵州人张英与江苏人林文起符合单亲亲缘关系遗传标记,具有母子关系。现在,林文起找到了亲生父母。在他看来,如今这段寻根之旅,终于走到了终点。
图片/视频 绵阳公安胡祥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