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面对面 | 哈佛理科“学霸”转行拍电影,周璟豪:新人导演的坚持与野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7 15:32:00

对90后新人导演周璟豪的独家专访,被安排在《花漾少女杀人事件》观影活动的间隙。他的语气里交织着紧张与兴奋,却又不失冷静。这部被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青睐的作品,是他导演生涯里的首部长作。

周璟豪是江苏盐城人,在南京外国语学校读初高中时,便是公认的“全能学霸”。他考入哈佛大学并获全额奖学金,在那里,他攻读计算机专业,辅修政治学。然而,在硅谷从事程序员工作一年后,他做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转换赛道,从零开始学电影。“边看书边写本子,先是短的,再写长的,慢慢学。”如此经历了十年。

实习生 江雪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首作就入围戛纳电影节,让周璟豪及其导演、编剧的《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在电影圈内外引发广泛关注。

影片以花样滑冰运动为载体,讲述女孩江宁的故事: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搏拼命训练时,江宁遭遇天才对手钟灵,后者更是夺走了她的母亲兼教练王霜的青睐,三人关系骤然紧绷,一场致命的“意外”悄然上演。影片以悬疑惊悚的调性,刻画了一位野心勃勃的母亲与一个竭力保持“主体性”的女儿,在极端对抗中撕扯出人性的复杂褶皱。

周璟豪很喜欢将角色置入技巧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中去,此前的短片《洛桑》聚焦的是芭蕾。他的观点是,这些运动项目都要求极高的技术准确性,需要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同时又极具艺术美感,这种矛盾性天然孕育戏剧冲突。

捕捉高压下的人性裂变,并触摸那个临界点,是周璟豪当下创作的野心所在。

他直言:“现实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充满野心的人,包括我自己。当人们追求某个非常具体的目标时,常常会发现自身的局限。在电影里,某一刻,她们被逼到极限,让人得以窥见她们的脆弱时刻。这样的瞬间非常珍贵,正是这些时刻,角色的真实面貌才会显露出来。”

而角色在直面自身极限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他尤为专注刻画的地方。《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很容易引发观众的代入感,女孩江宁是一个“很想要赢”、努力想把事情做好的人,“而现实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越想做好一件事,越容易事与愿违,不管怎么努力,也许都会‘差一点’。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如何面对内心的困境?”

同时,周璟豪在创作上,又希望自己的作品兼具艺术性的作者表达与商业类型表达,并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在创作时,为了与观众建立连接,我做了不少取舍,特别想验证一下”。

上个周末《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推出点映,影片开头就相当有冲击力:江宁与另一位少女在滑冰场上相遇,追身的镜头紧跟着江宁在冰场上滑动飘移的身影,然后画面一转,随着冰刀的刺耳声,另一位少女的脖子上出现一道血痕,接着倒下。江宁在冰场上似乎终得施展,完美的动作落下后,因为镜头畸变而有点变形的脸上,是迷离而疯狂的眼神,还有斑驳飞溅的血迹。

剧中,张子枫饰演的江宁,演绎出在理性边缘崩溃的层次感;马伊琍则将母亲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而特写与景别将她们的幽暗心理做了高效传递,这些都得到了观众的点赞。

记者在网上看到一个评价称,《花漾少女杀人事件》聚焦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还首次让观众看到创伤下泯灭不掉的主体性。“说它是悬疑片,镜头语言带来的剑拔弩张,让人猜不到的结局反转确实精妙,但心理惊悚的展现程度更胜一筹。结尾击中观众,所有冲突得以释怀”。

周璟豪特别想验证的事情,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回应。

很多观众不太相信《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是一部新人导演作品,但看到周璟豪的“南外学霸”、“哈佛理工科毕业”等标签后又惊叹“怪不得”。影片中,理工科的逻辑思维贯穿始终,叙事节奏层层解构,绝不拖泥带水。整体气质与基调,都是理性到偏冷。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不少周璟豪参加公开活动的视频,他回答提问时总是迅速抓住重点,且言之有物。在采访中,记者问了他为何改行电影,为何甘心在电影行业坐多年“冷板凳”等大家好奇的话题。而从他的回答中,记者也看到了他个人的“主体性”。

哈佛毕业后周璟豪在硅谷做了一段时间程序员,但很快发现自己并没有特别喜欢编程这份工作,于是就想试试电影。因为他在大学期间看了很多电影,也选修了许多课程,包括纪录片制作、戏剧导演等。

“我从网上买了很多导演编剧相关的书。然后尝试短片创作,发给一些圈外的朋友,麻烦他们提意见。之后我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课程,获得了更多和业内老师们交流的机会。有时候,我会重新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以验证自己的实践。”

写本子的过程并非坦途。周璟豪告诉记者,《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剧本修改和打磨了无数次,甚至全盘推翻过。面对挫败,他的应对也极富“工程师”特质,“我文字方面没有那么强,‘推翻’带给我的不只有起伏的情绪,还有需要解决的确切问题。那就去解决,去找更好的方向,这也反而让我更乐观。”

被问及创作中是否会映射自身的成长经历时,他的回答是,“创作者不一定直接表达自己的困惑,但往往要与故事中的某些瞬间有情感连接。比如我写剧本时经历的迷茫、进步、突破,这个过程本身,就和《花漾少女杀人事件》里江宁想把事情做好却遭遇困境的状态相通。而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能感同身受的体验。”

在电影圈内待了十年后,取得长片首作冲击戛纳的成绩,周璟豪在5月戛纳首映前公开致辞时说,“对我而言,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心怀感激。”采访中,周璟豪也表示,电影周期本身就比较长,况且还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尝试,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与自己一样的新手电影人,“虽然焦虑常在,但我的方法是,把注意力放回创作本身”。

【快问快答】

K=孔小平

Z=周璟豪

K:入围戛纳电影节,对你来说是意外惊喜吗?

Z:非常意外。虽然《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有作者性,但也偏商业类型。本以为可能与“刻板印象”里的电影节的电影不符,这次去了才发现,戛纳的选片也在变得多元。

K:虽是新人首作,但影片的主创和幕后团队很强,《记忆大师》《秘密访客》的导演陈正道是影片监制,主演是张子枫和马伊琍,马伊琍还是联合监制。

Z:对,我是团队中长片经验最少的,所以从监制到主演到各部门的前辈们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支持,电影永远不是导演一个人的,是大家齐心协力努力的结果。我与陈正道导演在北京电影节训练营认识,他对我在商业类型片叙事和观众建立连接等方面帮助非常大。

K:张子枫在2015年电影《唐人街探案》片尾的“邪魅一笑”,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这次合作你有这方面的考量吗?

Z:子枫读完剧本就很喜欢,而且她不断突破自己的特质与角色很契合,她和江宁都是极致专注的人。

K:那与马伊琍的合作呢?

Z:是一个共创角色的过程。剧本里的王霜,比电影里呈现得要狠一些。但马伊琍老师给予了角色母亲层面上的柔软,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或者共情这个角色。

K:你在南外上学时,是不是就对影像感兴趣?你当时的班主任说你初中时就是班长和年级级长,综合能力超群,文体各方面样样都好。

Z:那会虽然也用DV拍过一些视频,但完全没想过有一天会从事电影行业。

K:那你对竞技体育这么感兴趣,目前“苏超”很火爆,你有关注吗?

Z:我本身就是体育迷,会参加很多运动并且观看很多体育赛事。我日常也很喜欢踢足球,它是我日常生活里很重要的放松活动。

我老家是盐城的,肯定关注“苏超”,在社交平台和体育网站看了一些“苏超”直播和片段,也看到了很多“苏超梗”,特别有意思。

K:足球也是竞技体育,会给你带来新的创作灵感吗?

Z:那倒还没有。

K:作为学长,对即将入学的大学新生们有什么建议?

Z:其实不能算是建议,我可以做一点分享,我在大学期间对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方向都做了一些探索,包括选修课,收获挺大。所以大学时可以看看不同的领域和方向。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路,有的人很专注地学一样东西,其实也挺好。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