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罕见漏斗胸合并心包异常,南医大二附院专家团队精准施治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0 14:57:00

来自青海的17岁少年小李(化名)因胸壁凹陷畸形辍学在家,贫困与疾病交织的困境因一场跨越千里的公益医疗行动迎来转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在青海筛查时发现这名特殊病例,通过微创手术成功修复其罕见的漏斗胸合并心包缺如病症,为困境患儿撑起生命希望。这场跨越苏青两地的医疗援助,不仅展现了精准医疗技术的突破,更诠释了公益医疗工程的温度与担当。

困厄少年:漏斗胸下的艰难人生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小李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常年服药,家庭仅靠务农维持生计。这个本该在校园挥洒青春的少年,因胸骨向内凹陷形成“漏斗”状畸形,长期承受着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的折磨,更因胸壁异常在集体生活中倍感孤立,最终选择辍学。

“孩子胸骨凹陷最深处达4厘米,像有人用锤子在胸口砸出个坑。”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冲说。更棘手的是,小李同时存在先天性心包缺如——这本该保护心脏的“防护膜”缺失,使得心脏直接暴露在胸腔内,手术风险大幅增加。

精准诊断:多学科会诊攻克罕见难题

“小李的漏斗胸凹陷指数(Haller指数)达到3.8,而正常人约为2.2至2.5,属于重度漏斗胸,且合并心包缺如,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张冲团队通过三维CT重建技术,清晰呈现出患者胸骨凹陷对心脏的压迫轨迹。医院院长、心血管病专家李庆国教授说:“漏斗胸发病率约1/300-1/400,但像这样同时存在心包缺如的病例,我们团队近十年仅遇到1例。”

在多学科会诊中,张冲团队发现患者因漏斗胸导致心脏受压严重且心脏偏移,又因缺乏心包保护,钢板置入过程中损伤心脏的风险明显增大。“患者17岁,已错过3到12岁的黄金矫正期,矫形手术既要托起凹陷的胸骨,又不能损伤心脏,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对患者最为有利。”李庆国强调。

微创手术:毫米级操作重塑生命希望

8月26日,手术室的无影灯下,张冲团队正在进行一场“毫米级较量”。在胸腔镜引导下,张冲在小李两侧胸壁分别切开1.5厘米的小孔,将漏斗胸钢板根据患者自身胸骨凹陷情况进行塑形后,通过胸腔镜精确置入,以抬起凹陷的胸骨。

“注意避开心脏搏动区域!”张冲紧盯屏幕,引导器械穿过没有心包保护的心脏表面。当钢板精准撑起凹陷的胸骨时,监护仪显示患者心脏受压情况立即改善。整个手术几乎无出血,用时仅40分钟。

术后第二天,小李就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当被问及感受时,这个沉默寡言的少年第一次露出笑容:“以前活动总喘不过气,现在感觉胸口轻多了。”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在漏斗胸等先天性胸壁畸形的诊疗领域已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依托三维CT重建、胸腔镜微创技术及多学科协作模式,团队成功突破合并心包缺如等复杂病例的手术壁垒,将微创NUSS手术精度提升至毫米级。李庆国院长带领的团队不仅掌握先进的胸壁矫形技术,更针对青少年骨骼发育特点优化手术方案,使术后胸壁塑形效果与自然生长高度契合。

张冲(左)团队为患者手术

通讯员 时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