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修理工干活时突发意外!专家:夏季高发,三分之一患者是脑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9 14:50:00
近期,南京持续被高温笼罩,热浪滚滚之下,医院里脑梗死患者的数量也悄然攀升。据南京市第一医院统计,目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约三分之一都是脑梗死患者,夏季俨然成为脑梗的 “高发季”。47 岁的汽车修理工许师傅,就不幸在这个夏天遭遇了脑梗的突袭。
突发意外:修理工干活时突发不适,几分钟后竟摔倒在地
许师傅从事汽车修理工作多年,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前几天,他像往常一样在车间里忙碌,手里握着扳手专注地修理汽车零件。可就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他突然感觉手脚一阵无力,手中的扳手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
“当时天气特别热,我还以为是中暑了,想着喝点水、歇一会儿就没事了。” 许师傅事后回忆道。他赶紧走到一旁,拿起水杯猛灌了几口,随后坐在椅子上休息。几分钟后,他感觉手脚的力气似乎恢复了些,便想着起身继续干活。可刚走没几步,双腿突然一软,整个人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周围的工友们听到动静,赶紧围了过来,看到许师傅脸色苍白、表情痛苦,大家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并合力将他抬上救护车,送往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
紧急救治:多学科协作启动卒中流程,精准诊断助患者康复
救护车呼啸而至,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急诊科医护人员早已做好接诊准备。在初步了解许师傅的症状和发病过程后,医护人员判断他可能是脑卒中(俗称 “中风”),第一时间联系了神经内科蒋腾主任团队。
蒋腾主任接到通知后,立即带领团队赶到急诊科,迅速对许师傅进行评估。“患者有突发肢体无力、短暂缓解后又加重并摔倒的症状,这是典型的脑卒中预警信号,必须争分夺秒启动卒中流程。” 蒋腾主任说道。
随后,医院开通了卒中绿色通道,许师傅被快速送往影像科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许师傅存在急性脑梗死病灶。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团队又为他安排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最终确诊为右侧颈动脉夹层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
明确病因后,治疗团队迅速制定方案。考虑到许师傅的血管病变为 “非血流限制性” 夹层,且当时症状已得到缓解,神经介入负责人王伟博士团队决定先采用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脱落,促进夹层愈合。
在后续的治疗中,医护人员密切监测许师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根据他的恢复情况调整用药剂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许师傅的身体逐渐康复。出院时,他之前出现的手脚无力、肢体活动不便等症状已全部消失,恢复到了发病前的状态。
》》》延伸阅读:为何夏季脑梗高发?
“每年夏季都是脑梗死的发病高峰期,尤其是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特别是大血管狭窄的人群,更要格外警惕。” 蒋腾主任解释道,夏季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大量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管内血容量在短时间内减少,血压随之下降。对于本身血管就存在狭窄的人来说,血压下降会进一步导致大脑血流灌注不足,大脑缺血缺氧,最终诱发急性脑梗死。
针对夏季脑梗高发的情况,专家建议,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尤其是本身有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一定要严格遵守:
1.及时补充水分:夏季出汗多,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建议每天饮水量保持在 1500-2000 毫升左右,可以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尽量喝温开水,不要用冰水、含糖饮料代替白开水,以免刺激血管或导致血糖波动。
2.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和剧烈运动:尽量避免在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同时,要减少剧烈运动,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夏季昼长夜短,容易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要保证每天 7-8 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学会调节压力,防止血压波动。
4.注意饮食清淡:夏季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5.定期监测身体指标,按时服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拖延。
通讯员 曹慧慧 刘春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